商湯科技日燒9千萬!裁員7成、降薪兩成、骨幹流失、市值蒸發85% 陸AI四小龍深陷死亡螺旋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29 09:30

中國 AI「四小龍」商湯 (00020-HK) 、雲從科技 (688327-CN)、依圖科技和曠視科技正深陷困境,這四家曾被視為業界標竿的企業,如今集體遭遇科技光環與商業現實間的終極考驗。
最新財報顯示,商湯 2024 年營收 37.72 億元 (人民幣,下同),淨虧損達 43.06 億元,算上前六年累計虧損已經超過 546 億元,相當於每天燒掉近 2000 萬元 (約 9000 萬台幣),雲從科技的處境更為嚴峻,2024 年營收年比暴跌 36.6% 至 3.98 億元,五年半累計虧損 44.75 億元,企業存續已到危急關頭。
這場危機正在引發連鎖反應。商湯自 2021 年起開啟「斷臂求生」模式,員工規模從 6113 人銳減至 4,672 人,新加坡辦公室被迫遷往低成本地區,非核心業務線被大量裁減。雲端從科技更在去年實施全員減薪兩成,今年核心科技骨幹流失率突破 40%,僅剩創辦人及副總經理苦撐危局。依圖科技的裁員幅度更是驚人,醫療業務線全面關停,武漢、西安分公司接連註銷,員工總數較峰時期蒸發逾 70%。
商業化困局是懸在中國 AI「四小龍」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儘管商湯科技在生成式 AI 領域取得突破,去年第二季相關營收達 24 億元,佔總營收 63.7%,年成長超 100%,但科技紅利仍難以填補研發黑洞。
商湯科技年度研發支出始終維持在營收的 150% 以上,而這種「燒錢換技術」的模式在資本寒冬中顯得格外脆弱。
產業觀察人士指出,中國 AI「四小龍」長期聚焦電腦視覺技術,卻在 AI 大模型產業革命中錯失先機,面對 OpenAI 等新勢力對多模態技術的顛覆,傳統業務護城河正加速崩塌。商湯科技豪擲千億打造亞洲最大智算中心 AIDC,試圖以「日日新 V6」大模型突破多模態技術壁壘,依圖則選擇與華為深度綁定,借昇騰一體機將硬體成本壓縮 50%,曠視轉向吉利智能駕駛賽道,純視覺方案已上車極颳昇雲。
然而,這些轉型行動普遍面臨 18-24 個月的技術商業化週期,遠水解不了近渴。
更致命的是,百度、阿里、騰訊等傳統巨頭憑藉生態優勢構建起護城河,華為昇騰平台已適配全球 60 餘家 AI 企業,騰訊混元大模型在遊戲領域滲透率達 72%,中國 AI「四小龍」在算力、數據、場景等方面全都處於下風。
新興勢力的圍剿加劇了生存危機。百川智能靠著抖音生態,對話機器人日均交互量突破 2 億次,月之暗面靠訂閱制實現單季破億營收,Minimax 借遊戲場景切入元宇宙賽道。這些新興企業憑藉著輕量化應用和敏捷開發,正以「農村包圍城市」之勢瓜分市場。
分析師指出,中國 AI「四小龍」過度依賴 B 端市場的商業模式,在 C 端消費級市場缺乏殺手級應用,面對巨頭生態卡位與新創公司靈活戰術,傳統優勢正加速瓦解。
雖然商湯持續加碼智算中心建設,SenseCore 平台已累積 600 餘種預訓練模型,但其 63.7% 的生成式 AI 收入佔比仍難掩整體頹勢,曠視投入吉利智駕項目,試圖用演算法優化彌補硬體的弱點,卻要直面華為 ADS 的碾壓性優勢,依圖與華為合作的昇騰一體機雖實現獲利,但空間智能的商業化前景尚不明朗,雲從雖在金融政務領域有所斬獲,但混合模型雲服務的市場滲透率仍不足兩位數。
資本市場早已用腳投票,中國 AI「四小龍」的估值較高點平均縮水 85%,商湯股價較發行價暴跌 92%,雲從科技市銷率已跌破 1 倍。
業界資深人士警告,若無法在未來 18 個月實現規模化獲利,不排除出現產業併購重組的情形。
- 從機票到股票!投資日本正是時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