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連六日買超推動台股上漲371點,中美貿易與半導體市場動態引發關注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外資連續六日買超台股,信心增強推動大盤上漲371.64點
外資連續六日買超台股,累計加碼達 227 億元[1],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234.83 億元,顯示市場對於台股的信心持續增強。隨著美股收紅,台積電 (2330-TW) 的強勁表現帶動電子與金融類股同步上揚,整體大盤上漲 371.64 點,顯示出市場對於科技股的熱情依然高漲。展望未來,隨著外資持續進場,台股有望在全球資金流入的趨勢中獲得更多支撐。
中國出口增長顯示市場多元化成效,美德貿易緊張緩解,輝達調整AI晶片應對限制,半導體產業面臨挑戰與機遇
中國4月對美出口因高關稅影響大幅下降21%,但整體出口仍增長8.1%,顯示其市場多元化策略初見成效,尤其對東協及印度的出口增長超過20%[2]。此外,德國總理梅爾茨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通話顯示出雙方對於貿易協議的迫切需求,意在緩解貿易緊張局勢,並可能為未來的美歐貿易談判鋪路[3]。隨著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中國和德國的策略調整將對未來的國際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市場需密切關注各國的政策動向及其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輝達 (NVDA-US) 正在調整其針對中國市場的 H20 人工智慧晶片,以應對美國出口限制,計劃於今年 7 月推出經修改的新版本。這一策略反映出中國市場對其產品的強勁需求,預計將在 2025 財年貢獻約 170 億美元營收[4]。同時,摩根士丹利 (MS-US) 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將突破5兆美元,顯示出未來科技產業的巨大潛力。尤其是在中美兩國的技術競爭中,中國在硬體製造上具優勢,而美國則主導軟體與數據生態[5]。然而,輝達的性能調整可能影響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成熟也面臨技術落地的挑戰,顯示出未來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強調需將半導體製造業帶回美國,並質疑為何AI晶片必須在台灣生產,顯示出美國對於半導體產業的重視及政策調整[6]。同時,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微幅上升,但船公司面臨漲價困難,顯示海運市場仍受供過於求影響[7]。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供應鏈的變化及市場的不確定性,未來可能影響企業的生產策略及運輸成本,進而影響整體經濟增長。
渣打銀行預測比特幣在第二季有望達到每枚 12 萬美元,並指出這一目標可能過於保守,反映出其對比特幣的強烈信心。尤其是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的資金流入超過 40 億美元,顯示市場需求強勁[8]。同時,中芯國際雖然在第一季營收創新高,利潤增長達 127 倍,但其第二季財測大幅下調,專家警告成長性陷阱的風險逐漸浮現,顯示出市場對於半導體產業未來的擔憂[9]。這兩者的對比反映出當前市場的分化趨勢,數位資產的強勁表現與傳統產業的挑戰形成鮮明對比,投資者需謹慎評估風險與機會。
台積電營收創新高引領台股上揚 基隆新成屋空置率居全台之冠
台積電 (2330-TW) 近日公布4月營收達3,495.67億元,年增率高達48.11%,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和技術優勢,尤其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台積電的表現尤為突出[10]。同時,中國加速推廣5G-Advanced技術,下載速率可達每秒10吉位元,這一新技術的商業部署將進一步推動工業自動化及遠端醫療等領域的發展,顯示出全球對於高效能網路的需求日益增加[11]。這些趨勢不僅反映了科技產業的快速演變,也為台灣及中國的相關企業帶來了新的成長機會,預示著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美國與英國達成關稅協議的背景下,台股今日表現強勁,台積電 (2330-TW) 以 3.38% 的漲幅引領權值股上揚,帶動大盤上漲 371.64 點,顯示市場對於科技股的信心回升[12]。此外,台積電 4 月營收達 3495 億元,月增 22.2%,創下單月新高,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導地位[13]。隨著國安基金的保駕護航,市場對於台股後市的樂觀情緒持續升溫,預示著未來可能出現更多資金流入,尤其是在科技產業的推動下,台股的成長潛力仍然值得關注。
根據內政部資料,基隆市的新成屋空屋率高達35.34%,居全台之冠,顯示出供給過剩及投資客比例過高的市場現象,預示未來可能面臨修正壓力[14]。隨著基隆新案成交單價上升,公共建設進展緩慢導致市場熱情減退,買氣顯著下滑。特別是在台北市,由於房價高企,普通受薪階級的購屋負擔加重,進一步推高新成屋的空置率。專家建議購屋者應考慮具生活機能及合理價格的中古屋,以降低預售案的不確定性,這反映出市場對於穩定性和實用性的需求日益增加,未來房市走向將需密切關注供需平衡的變化。
日產放棄福岡電池廠計劃,財務危機加劇,重組應對電動車市場挑戰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