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上銀法說〉卓文恒:晶圓機器人貢獻營收擴大 人形機器人關鍵元件送樣中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2025-05-09 18:54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上銀董事長卓文恒。(鉅亨網資料照)

工具機關鍵零組件大廠上銀 (2049-TW) 今 (9)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卓文恒表示,受惠半導體指標大廠持續在台灣及海外擴廠,今年晶圓機器人成長可期,此外,物流用 AI 專用型機器人預計年底會有小批量訂單,人形機器人關鍵元件也在送樣中,順利的話,明 (2026) 年出貨數量可望呈現倍數成長。

法人關切上銀與物流廠商合作開發的 AI 專用型機器人進展,卓文恒透露,這家合作廠商恰好本月來台拜訪上銀,目前運作尚算順利,兩階段目標都有達成,預計本月要實際投到產線上開始試運作,根據規劃,年底就會有小批量訂單下來。


除了物流產業之外,上銀也有接觸包括焊接、農用等 AI 專用型機器人,由於其應用場域較為單純,預期未來 2-3 年量產速度可望加快,至於 AI 人形機器人,預期應用發展速度不會太快。

談及人形機器人客戶,卓文恒指出,由於簽訂保密協定,不便透露細節,但關鍵元件都在測試中,並陸續送樣,還算順利。

卓文恒說,人形機器人一隻手就要 34 支滾珠螺桿,一根手指的關節就要用到一支螺桿,據了解,廠商今年規劃幾千台,下一階段明年可能開出十倍以上成長的數量,非常龐大。

卓文恒表示,幾家人形機器人大廠後端都有車廠在支持,但他認為,人形機器人目前成本應該不只 5 萬美元,以四大機器人家族的 60 公斤重機器手臂售價新台幣 60、70 萬元來看,毛利率約 30%,等於兩隻手臂成本就要 100 多萬元,加上還要有手指、雙腳,又要平衡,以及減速機、AI 晶片、視覺、電池等,成本要壓到這麼低挑戰不小。

對於中國大陸同業競爭,卓文恒說,中國廠商自 7、8 年前陸續開始進來,不過,中國市場對價格敏感度高,上銀仍居第一品牌地位,不論是品質或售價都具競爭力,精密機械產業的生產不單單只有設備,材料、製程、人員、技術、管理是否能夠很好控制也是關鍵。

他強調,上銀絕大部分製程都自己掌控,過去設備大多掌握在歐、日等廠商手上,而上銀已自行開發數十年,並加以改良,包括前端材料成型技術等,高精度模具也自行開發,因此,中國廠商要與上銀競爭仍有難度。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