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暫時停火激勵市場回暖,科技股與台灣企業面臨新挑戰與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12 21:40
中美貿易協議達成90天關稅停火,市場情緒回暖,科技股表現亮眼
中美貿易談判暫時達成90天的關稅停火協議,雖然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降至30%,但小額包裹的豁免政策未作調整,對中國電商如Temu和Shein造成潛在衝擊[1]。市場對短期前景持樂觀態度,Temu母公司拼多多 (PDD-US) 股價上漲7%[2],然而專家警告,這僅是漫長談判的開始,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仍需密切關注,特別是小額包裹的關稅問題可能成為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進一步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性。
瑞銀指出,隨著美中貿易緊張緩解,台灣出口增長可能放緩,尤其是半導體領域需特別關注[3]。儘管4月出口年增29.9%,創十年新高,但美國GDP及進口增長預測減少,顯示未來挑戰加劇。此外,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不確定性,科技企業雖然財報表現強勁,但高層對未來展望謹慎,擔心廣告支出減少將影響小型科技公司[4]。整體而言,全球經濟放緩及政策變化將對台灣出口及科技產業造成深遠影響,投資者需保持警惕。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預告將與中國官員再度會談,推動更大規模貿易協議,市場反應熱烈,導致美股期貨大幅上漲,顯示投資者對緩解貿易緊張的期待[5]。同時,中國則加強與阿根廷的農產品貿易,計劃購買約9億美元的農產品,並透過區塊鏈技術確保進口來源的透明度,顯示其對南美市場的重視[6]。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中美貿易關係的微妙變化,也顯示全球貿易格局正在重新調整,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未來的政策走向及其對市場的影響。
隨著美中達成暫時性關稅削減協議,市場情緒顯著回暖,推動美股期貨大幅上漲,尤其是科技股如輝達 (NVDA-US) 和亞馬遜 (AMZN-US) 表現搶眼[7]。根據聯合聲明,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則將美國商品的關稅降至10%。雖然削減幅度可觀,但短期內的調整仍需密切關注後續談判進展[8]。市場分析指出,這一動態不僅為全球經濟帶來曙光,也顯示出貿易流向的潛在變化,企業需重新評估供應鏈策略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金融市場壓力加劇,科技巨頭與台灣企業面臨轉型挑戰與機遇
台灣14家金控在2025年4月的獲利表現令人擔憂,合計僅186億元,較前月腰斬,年減超過65%,顯示出金融市場的壓力加劇[9]。儘管玉山金和永豐金等銀行型金控表現相對穩健,壽險公司卻因匯率波動遭遇虧損,顯示出行業內部的分化現象。與此同時,美國科技七巨頭面臨類似「中年危機」,在AI技術的衝擊下,部分公司如Google和網飛未能適應新環境,股價受到影響,而微軟和輝達則因成功整合AI而受益,顯示出科技行業的轉型壓力和機會並存[10]。整體而言,金融與科技領域的變化反映出市場對於創新與適應能力的高度重視,未來企業需加強應對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另一方面,軟銀孫正義的千億AI計畫「Stargate」因美國關稅政策及市場需求不確定性面臨停滯,儘管計畫初期宣稱將投入1,000億美元,並有擴大至5,000億美元的潛力,但融資進展緩慢,且關稅可能使資料中心建設成本上升5%至15%[11]。同時,蘋果 (AAPL-US) 正加速自研晶片布局,瞄準智慧眼鏡及AI伺服器,計畫在2025至2027年間量產新晶片,並減少對NVIDIA/AMD的依賴,顯示出科技巨頭在AI及新興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12]。這些動態反映出在全球科技產業中,資金流向與創新能力的競爭將持續影響市場格局。
此外,中國市場的外國品牌手機出貨量在3月幾近腰斬,年減49.6%至188.7萬部,顯示出外國品牌面臨的激烈競爭壓力,尤其是蘋果 (AAPL-US) 的iPhone也未能倖免[13]。相對而言,中華電信 (2412-TW) 在4月的營收達190.5億元,創下11年來的新高,年增6.2%,每股純益0.44元,顯示其在核心業務及ICT業務上的強勁表現,特別是在網路數據中心及雲端服務領域的成長[14]。這一對比反映出中國市場的變化及台灣企業在數位轉型中的成功,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需持續創新以維持競爭優勢。
優群預期第二季營收增長3-4成 技術創新驅動穩健成長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