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 美股大漲但市場前景仍存不確定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12 21:55
美中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 美股大漲但市場仍存不確定性
美國與中國達成90天的關稅暫停協議,顯著提振市場情緒,推動美股主要指數大幅上漲,其中道瓊工業指數上漲逾1,000點,標普500指數漲近2.6%[1]。儘管短期內市場反應積極,專家對長期貿易談判的艱難仍持謹慎態度,認為這僅是漫長過程的開始,未來需密切關注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2]。隨著大型科技股如輝達、亞馬遜及蘋果均大漲超過5%,市場信心在地緣政治局勢緩和的背景下持續增強,顯示出投資者對於未來經濟復甦的期待。
雖然美中關稅協議暫時緩解了貿易緊張,但小額包裹的豁免政策未獲調整,對中國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造成潛在衝擊,尤其在高達120%的關稅背景下,市場對其未來走向仍存疑慮[3]。瑞銀指出台灣出口增長將放緩,特別是半導體領域需謹慎應對,因美國GDP及進口增長預測減少,雖然4月出口年增達29.9%,但未來幾個月的增長動能可能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影響[4],這顯示出市場需對短期樂觀情緒保持警惕。
美股面臨的隱憂主要來自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儘管科技企業如Meta (META-US) 和Alphabet (GOOGL-US) 在第一季財報中表現亮眼,但高層對未來的財測卻持謹慎態度,擔心廣告支出減少可能對小型科技公司造成更大影響[5]。此外,美國財長貝森特預告將與中國官員再度會談,推動更大規模的貿易協議,市場普遍認為此舉有助於緩解全球貿易緊張,並促進經濟復甦,導致美股期貨顯著上漲,尤其是大型科技股表現強勁[6]。然而,企業對未來經濟放緩的擔憂仍然存在,顯示出市場的脆弱性與不確定性。
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正積極擴大與阿根廷的農產品採購,計劃購買約9億美元的黃豆、玉米和植物油,顯示出對南美農產品需求的上升[7]。同時,美國與中國達成暫時性關稅削減協議,激勵市場情緒回升,美股期指大幅上漲,科技股表現尤為亮眼[8]。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反映了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也顯示出市場對於經濟復甦的期待,未來需密切關注中美雙方的後續談判及其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特斯拉市值飆升但基本面惡化,科技巨頭面臨AI轉型挑戰,蘋果加速晶片研發應對市場競爭
特斯拉 (TSLA-US) 的股價受到「馬斯克溢價」的強烈影響,儘管基本面惡化,投資者仍對其未來願景充滿信心,推動市值短期內大幅上升。然而,馬斯克的其他事業及政治活動引發的爭議則可能增加股價波動風險。根據評估,剔除溢價後其合理市值僅840億美元,顯示高估值與基本面失衡[9]。14家上市金控在2025年4月的獲利表現不佳,合計約186億元,較前月減半,年減超過65%。其中8家壽險公司因匯率影響出現虧損,僅有玉山金和永豐金等銀行型金控表現穩健,顯示金融市場面臨的挑戰與不確定性[10]。
美國科技七巨頭正面臨類似「中年危機」的挑戰,因為他們在AI技術的浪潮中必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特別是網飛 (NFLX-US) 的案例凸顯了未能適應新技術的風險,而Google (GOOGL-US) 的股價因搜尋流量下降而受挫。蘋果 (AAPL-US) CEO Tim Cook 則在爭取對AI功能延遲的耐心,顯示出這些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掙扎。相對而言,微軟 (MSFT-US) 和輝達 (NVDA-US) 則因成功整合AI技術而受益,顯示出市場對於技術適應性的重視。此外,軟銀孫正義的千億AI計畫「Stargate」因美國關稅政策及市場不確定性而面臨停滯。儘管已在德州啟動數據中心建設,但融資進展緩慢,顯示出在AI服務供應過剩的擔憂下,投資回報的疑慮也在加劇。整體而言,這些科技巨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時刻,AI的潛在顛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會[11]、[12]。
蘋果 (AAPL-US) 正加速其晶片自研戰略,瞄準智慧眼鏡及 AI 伺服器等新興市場,計畫在 2025 至 2027 年間推出智慧眼鏡專用晶片,並挑戰 Meta 的產品[13]。不過,中國市場的外國品牌手機出貨量大幅下滑,蘋果的 iPhone 出貨量年減近 50%,顯示出外國品牌在中國面臨的激烈競爭壓力[14]。這一系列動態顯示,儘管蘋果在技術創新上持續推進,但市場環境的變化仍可能影響其整體業務表現,未來需密切關注其在中國市場的應對策略及新產品的市場接受度。
百威英博投資3億擴張美國製造業務,顯示市場信心與長期承諾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