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35兆美元經濟體聯姻!中國-東協-海合會達歷史性合作 全球40%人口開啟跨區發展新紀元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35兆美元經濟體聯姻!中國-東協-海合會達歷史性合作 全球40%人口開啟跨區發展新紀元

東協 - 中國 - 海合會高峰會達成歷史性合作 全球 40% 人口開啟跨區域發展新紀元

東協、中國與海合會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周二 (27 日)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高峰會,共同發布涵蓋經濟、能源、數位、人文等七大領域的聯合聲明,宣告全球涵蓋人口最多、經濟體量最大的跨區域合作機制正式成形。


這項涵蓋全球 40% 人口、GDP 總量逾 35 兆美元的機制,被外界視為後疫情時代多邊主義重構的里程碑事件,有望重塑國際貿易、能源轉型與科技競爭格局。

聲明中將中國 - 東協自貿區 3.0 版升級談判列為優先事項。自 2002 年簽署 1.0 版協定以來,中國 - 東協貿易額已從 548 億美元躍升至去年的 9753 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值 15.7%。

升級版協定首次納入數位貿易、綠色經濟等新規則,跨境電商合規框架的建立,有望推動區域內數位貿易規模在 5 年內突破 2 兆美元。

同時,中國與海合會的自貿協定談判加速推進,海合會國家掌控全球 45% 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去年對中出口原油達 2.8 億噸,佔中國進口總量的 58%。若協議達成,中東國家將獲得穩定的亞洲市場准入,中國可望深化能源結算人民幣化進程。

聲明中也首次提出探討本幣結算與跨國支付合作,與沙烏地阿拉伯 2023 年加入國際清算銀行人民幣流動性安排、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024 年實現與中國央行數位貨幣橋試辦交易形成政策共振。若機制落地,區域內貿易結算成本有望降低 30%,同時削弱美元霸權對能源市場的控制。

此外,聲明中也提到「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區域商務理事會,被視為縮小版「亞太經合組織」,為中小企業參與跨國價值鏈提供制度保障。

面對全球能源轉型壓力,聲明中也強調「不將任何能源排除在外」,既承認海合會國家油氣收入的戰略地位,也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合作。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再生能源投資國,去年太陽能裝置容量達 680GW,佔全球 38%,海合會國家則承諾在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波斯灣國家提供能源供應與轉型資金,中國輸出清潔技術,東協則發揮需求市場與地理樞紐作用,例
如卡達今年啟動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擴建項目。

聲明還首次將民用核能納入合作框架,延續先前中國與阿聯核電計畫、沙國鈾礦勘探的合作慣性。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強調對國際原子能總署標準的遵循,暗示技術輸出模式將從單純設備出口轉向標準制定,而越南、泰國等東協國家的核電計畫則可能催生「中國技術 + 波灣資金 + 東協市場」的新典範。

在數位轉型上,三方將 AI 置於合作首位。中國去年生成式 AI 專利申請量佔全球 78%,海合會國家智慧城市年均投資達 150 億美元,東協數位經濟規模在 2030 年時料將突破 3000 億美元。

聲明提出的「跨區域框架」意圖建構脫離西方技術霸權的數位生態,尤其強調資料安全,而這可能預示著獨立於 SWIFT 的數位支付系統誕生。

量子運算合作同樣引人注目,中國「九章三號」光量子電腦速度達超級電腦百兆倍,阿聯建成中東首座量子實驗室,新加坡在量子通訊領域取得突破。若科技封鎖被打破,全球科技競爭版圖恐將重塑。

另外,聲明也聚焦於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 教育合作,呼應中國「雙一流」大學東協校區建設與海合會「2030 願景」人才策略。若建立三方學分互認機制,將創造全球最大規模的區域教育市場。

旅遊合作上,東協去年接待中國遊客逾 1500 萬人次,大馬「智慧旅遊走廊」與沙國「紅海計畫」智慧計畫若透過數位平台實現簽證互通、支付銜接,區域內旅遊收入有望成長 25%。

在氣候議題上,聲明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若整合三方資源,將建成全球最大區域性再生能源網絡。這個「技術 + 資金 + 市場」的南南合作模式,將挑戰已開發國家主導的氣候治理秩序。

針對巴以衝突,聲明標誌著中國從中東事務「斡旋者」向「方案提供者」躍升。除支持《北京宣言》與卡達調解行動外,聲明中也明確提及沙國「兩國方案」國際會議,暗示推動安理會改革的可能性。

這一聯合聲明的野心遠超經濟範疇。從能源到數字,從教育到核能,三方試圖建構貫穿產業鏈、技術鏈、價值鏈的全方位聯盟,聲明中提到要推出的區域商務理事會、跨境支付機制、獨立數位支付系統等構想,均指向現有國際秩序的補充,甚至是挑戰。

當全球多邊機制陷入碎片化,這一涵蓋 23 億人口的跨區域合作,正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模範。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