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香港要聞】蔡若蓮:非本地生申請倍升,40%限額非最終上限

經濟通新聞


  《經濟通通訊社2日專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今年本地大學非本地生報名顯著較以往踴躍,其中來自海外其他地方的非本地生申請數字倍升,而內地、台灣及澳門的學生本身人數較多,所以有關升幅相對不明顯。她認為,未來非本地生來港升學競爭將會相當劇烈。

 

  至於較早前美國哈佛大學一度遭禁止取錄非本地生,蔡若蓮表示,本地大學陸續表示歡迎受影響學生轉校。她透露,各大學共接獲200至300個申請。其中,截至6月26日,本港各大學已向受影響學生發出共36份錄取通知,其中香港大學發出16份、科技大學發出15份,中文大學和嶺南大學亦分別發出3份和2份錄取通知。

 


*各大學就美國國際生風波已發出共36份錄取通知*

 

  不過,在人才計劃下以受養人簽證來港的未成年人士,可以用「本地生」身分入讀八大的資助學位課程,有意見認為做法會影響本地學生的學額。蔡若蓮表示,正檢視有關定義,爭取在新

一期聯招選科前公布,亦會就此設立過渡期。她強調,40%的限額只是「階段性目標」而非最終上限,教育局會繼續視乎大學配套和收生等情況檢討放寬,循序漸進鼓勵更多學生來港。

 

  早前八間資助大學因應政府財政狀況,需要回撥40億元儲備金,被問到是否與將香港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計劃相違背。蔡若蓮表示,八大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政府一直有推出支持大學發展的政策,因此她認為只關注要求回撥的金額,對局方並不公道。

 

  此外,蔡若蓮認為,未來全球高等教育將進入高速競爭時代,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未來3年,教育局將撥款4000萬元支持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推動「留學香港」品牌,助本港大學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rh)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