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GDP占比恐逾135%!柯林頓時期兩位財長同批「大而美」法案 呼籲國會否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最新一期的《紐約時報》上,羅伯特 ·E· 魯賓 (Robert E. Rubin) 與勞倫斯 ·H· 薩默斯 (Lawrence H. Summers) 共同撰文,探討川普政府的財政政策及其潛在風險。兩位作者均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財政部長,見證了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實現財政盈餘的時期。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承諾不增加聯邦債務,聲稱將「恢復國家財政理性」。然而,現如今,他所推行的「大而美」的法案卻與這項承諾背道而馳。魯賓與薩默斯指出,川普政府的政策正逐漸偏離 90 年代成功的財政管理路徑,尤其是在面臨技術革新和財政挑戰的背景下。
兩位作者回顧了柯林頓政府時期的成功經驗。當時,政府採取了樂觀預期與審慎規劃相結合的策略,透過削減赤字和鼓勵投資,形成了良性的經濟循環。這項政策不僅促進了經濟成長,還有效地降低了利率,進一步激勵了投資。然而,如今的川普政府卻採取了相反的做法,打擊聯準會,實施高關稅,並推行一項被批評為破壞性的稅收與支出法案。
根據魯賓與薩默斯的分析,目前美國的國債總額已與經濟產出相當,若該法案通過,到 2035 年,債務規模可能將攀升至 GDP 的 135% 以上,年度財政赤字也將達到 GDP 的 8%。與柯林頓時期相比,如今對赤字的忽視程度顯著加劇。當時,政府擔心債務水準到 2000 年將上升至 GDP 的 65%,而今天這一數字幾乎翻倍。
他們警告說,當前對赤字的忽視程度遠超過柯林頓時期,可能導致利率上升、資本成本增加、企業信心下滑以及私人投資被政府借款「擠出」。當國債規模過於龐大而難以被市場吸收時,也可能引發金融動盪。在當前充滿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這意味著政府在應對突發危機時的迴旋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川普政府的財政政策被認為缺乏嚴謹性與紀律性,早期「政府效率部 (DOGE)」宣稱每年開支削減 2 兆美元的計畫也未能兌現,最終報出的撙節數字僅 1900 億美元 (而且還可能被高估)。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目前提交審議的「大而美」法案將在未來 10 年內使債務增加近 4 兆美元,若其中的臨時條款被永久化,增債規模將超過 5 兆美元,這意味該法案可能抹去 DOGE 所有節省成果。
面對預算評估的批評,川普政府並未對政策內容進行調整,反而攻擊評估機構,並運用各類會計「障眼法」來淡化赤字影響。這種做法不僅是技術性預算處理,更是一種「幻想性思考」。魯賓和薩默斯呼籲,柯林頓時期的財政政策核心在於支出削減與增稅並行,如今僅靠開支削減無法有效控制赤字。
另一方面,「大而美」法案對聯邦計畫的巨幅削減,反映出與 DOGE 類似的「砍到見骨」思維。該法案擬從醫療補助(Medicaid)和兒童健康保險項目中削減逾 1 兆美元,儘管政府聲稱「沒有任何美國人會失去醫保」,但實際上超過 1100 萬人將因此失去醫療保障。已有研究表明,這種結果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導致至少 10 萬起本可避免的死亡事件。
此外,削減計畫也將扼殺太陽能生產,恰逢美國家庭電費飆升之際,同時也削弱對教育的投資,限制未來的創新能力。
他們指出,美國對財政收入的需求遠高於 90 年代。如今,政府不僅起步負債更多,還面臨增加國防開支的現實需求。政府必須提高效率,但如果沒有大幅增稅,就無法實現穩定且可持續的財政路徑,也難以支撐長期繁榮所需的財政基礎。
最後,魯賓和薩默斯強調,我們需要的是回到政策起點,設法籌集數兆規模的新增財政收入,而不是向高收入群體減稅數兆美元的法案。他們認為,目前的立法提案恰好走向了反方向,呼籲國會對此予以否決,以確保美國財政的可持續性。
- 以伊衝突看懂局勢,掌握搶進關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