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市場新格局!蘋果重返前三、華為奪魁、小米放緩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綜觀 2025 年第二季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蘋果 (AAPL-US) 透過 iPhone 降價促銷與強大品牌力重返銷量前三,並有望交出比上一季更好的成績。華為表現仍然亮眼,但相較之下小米 (01810-HK) 卻後勁不足。

有別於往年的發展,今年全球手機市場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多家市場機構都給出了較平淡的預期。在這之中,中國由於國補政策,或是少數有較好成長表現的市場。
Counterpoint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 年第二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銷量將同比小幅增長,預計華為將成為中國各大品牌中增幅最高的品牌,並在本季重返中國市場第一的位置。
不過,小米似乎有些後勁不足,從銷量的角度來看,在一季大幅成長後,小米第二季銷售未進入前三名。
專家指出,補貼雖可短期拉抬需求,卻難以解決中國創新疲軟與消費力下滑等根本問題。業界普遍認為,唯有靠技術升級與差異化產品,品牌才有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蘋果中國銷量反彈 降價策略激活 iPhone 買氣
根據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最新的《中國智慧型手機週度銷售追蹤》初步數據,在中國補貼政策與 618 大促加持下,2025 年第二季蘋果 iPhone 銷量強勢反彈,成功重返市場第三。與 2025 年第一季僅排名第五相比,表現更佳。
分析指出,iPhone 16 系列在 5 月初開始降價促銷,正好搭上 618 購物節熱潮,推升整體買氣。
以京東平台為例,iPhone 16 Pro 與 Pro Max 在銷售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前十名中蘋果機型佔據四席,成功鞏固其在高階市場的領先地位。
儘管市場對蘋果在 AI 領域創新進展持保留態度,但其品牌黏性與用戶忠誠度依舊是無可取代的優勢。
Canalys 分析師鐘曉磊表示,「蘋果用戶一旦進入其生態圈後,很難轉向其他平台」,這也解釋了為何即使技術創新速度放緩,iPhone 依然擁有強勁銷售動能。
此外,根據 Counterpoint,在美國與中國兩大市場帶動下,2025 年 4 至 5 月全球 iPhone 銷量出現雙位數成長。
華為奪回冠軍寶座 品牌忠誠與國補雙驅動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品牌華為也再度展現霸主實力,有望於 2025 年第二季登上中國智慧手機銷售冠軍寶座。
除了持續強化品牌形象,華為更是國家補貼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其 nova、Pura 與部分 Mate 70 機型皆納入補貼名單。
Counterpoint 分析師 Ivan Lam 指出,華為的核心用戶忠誠度高,加上品牌回歸後的產品更新節奏,使用戶紛紛選擇升級換機。
不過,從成長速度來看,華為第二季 12% 的成長季比第一季的 28.5% 有所下滑,比去年的高雙位數成長差距也較大,但在高基期背景下仍屬健康成長。
小米失速退居後段 新品疲弱難敵市場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與蘋果、華為相比,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小米在第二季表現平平,未能進入前段班。
雖然小米第一季曾因國補政策與中階機型大賣,一度超越華為登頂中國第一,但第二季銷售動能明顯不足。
Counterpoint 指出,小米第一季大量滿足用戶換機需求後,第二季市場出現疲態;加上新品缺乏競爭力與 618 表現普通,中低價位機種更遭其他品牌搶市,使小米無法維持第一季的氣勢。
中國補貼難擋消費疲軟 手機市場陷入結構性瓶頸
雖然中國手機市場短期受國補政策提振,但從 2025 年 5 月數據來看,國內手機整體出貨量達 2371.6 萬部,年減幅高達 21.8%,其中 5G 手機亦下降 17%,顯示市場需求疲軟,補貼難再創刺激效果。
Counterpoint 指出,618 大促銷量與去年相當,未見顯著增長,反映出消費者支出意願依舊低迷。
更有廠商反映,國補政策的適用條件嚴格,僅限 6000 元以下機型,導致不少業者透過調價與「店補」策略,調整售價以符合補貼門檻。
例如:一部 6999 人民幣手機先降價至 5999 人民幣參與國補,消費者額外支付 600 人民幣「店補」,疊加 500 人民幣國補後,實際支付價格為 6099 人民幣,商家仍可獲利 6599 人民幣。
- 以伊衝突看懂局勢,掌握搶進關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