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政策風險與生技投資機會並存,亞洲股市看漲及美中貿易關係再升溫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股市場動態:政策風險與生技投資機會並存,亞洲股市看漲及美中貿易再度升溫
美國前財長桑默斯與魯賓對《大而美法案》的批評引發市場關注,指出該法案將導致醫療補助削減,影響1100萬人,並可能在十年內造成超過10萬人死亡的嚴重後果[1]。此政策的殘酷性不僅在於對社會脆弱群體的影響,還可能加劇經濟成長放緩及金融危機風險。另一方面,方舟投資(ARK)在醫療科技領域的動作顯示出市場對生技公司的信心,近期大舉買進CRISPR治療,並減碼Roku與908 Devices,顯示其資金流向具成長潛力的生技醫療公司,成為市場創新投資的重要指標[2]。這些動態反映出在政策風險與市場機會交織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謹慎評估未來的資金配置策略。
根據 Bernstein 的報告,亞洲股市在2025年上半年將持續看漲,外資流入及獲利改善成為主要推動力,尤其是南韓股市被看好,建議投資者加碼,而台灣股市則因近期漲勢過熱,面臨修正壓力[3]。同時,美國二手車價格的飆升引發通膨疑慮,Manheim 指數顯示二手車年增率達6.3%,可能影響整體物價走勢,聯準會對此保持警覺,未來可能考慮降息[4]。這些因素顯示,亞洲市場的韌性與美國市場的通膨壓力形成鮮明對比,投資者需謹慎評估風險與機會。
美中貿易關係再度升溫,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宣布將於8月與中方官員進行會談,代表團成員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及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顯示雙方對於貿易問題的重視程度提升[5]。同時,丹麥議會通過法案允許美軍在丹麥駐軍並儲存核武器,這一決策不僅強化了北約在北極的防禦能力,也引發了對丹麥主權的擔憂,未來如何平衡國家安全與主權將成為其外交政策的挑戰[6]。在科技領域,超微電腦 (SMCI-US) 宣布將擴大在歐洲的投資,特別是針對AI伺服器的本地化生產,顯示出對於全球科技市場的積極布局[7]。此外,川普考慮提名哈塞特為下一任聯準會主席,這一人事變動可能影響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尤其是在降息的壓力下,市場對於聯準會的獨立性及其政策調整的關注度將持續上升[8]。綜合來看,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國際政治經濟的複雜性,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與機會。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