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新招鎖定「轉運品」細節模糊引發疑慮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巴倫周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對多國貿易夥伴發出新一輪關稅函,除針對出口商品設定新稅率外,還警告對「轉運品」(transshipped goods) 課徵更高關稅。不過,何謂轉運品目前仍缺乏明確定義,引發外界對執行機制與貿易影響的高度關注。

根據白宮釋出的資訊,越南對美出口將被課徵 20% 關稅,遠低於 4 月 2 日曾提出的 46%;但若被認定為轉運品,將面臨高達 40% 的關稅。
美方同時聲稱,越南已同意進一步開放市場。然而,至今並無相關協議在《聯邦公報》或美國海關正式備案,也未如先前英美協議般發表聯合聲明。
前美國駐越南大使、現任亞洲集團合夥人 Daniel Kritenbrink 指出,目前不僅美方與越南政府對 20% 與 40% 關稅標準存有疑義,雙方對整體協議內容也依舊混亂,相關談判仍在持續中。
「轉運」問題已成焦點,但白宮至今未明確說明定義。
一般而言,若中國商品如電視在運抵越南後僅重新貼上產地標籤、偽裝成越南製造,再轉售至美國,即屬非法行為。
川普政府指控約 40% 自越南出口的產品涉及轉運行為,但分析人士質疑該數據的依據與可信度。
貿易專家強調,「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 為判定商品是否經過足夠加工、能否視為當地製造的核心標準。若該標準遭到重新詮釋,將可能牽動全球供應鏈與跨國企業的長期投資計畫。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Robin Brooks 分析,中國對美直接順差雖已下降,但對越南與泰國等國的順差卻明顯上升,反映中國可能透過這些國家進行間接出口,亦即「轉運」。不過,他也提醒,這樣的貿易模式將加劇關稅帶來的通膨壓力,影響美國消費者。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Mary Lovely 則指出,真正涉及轉運的情況,多由中國企業在越南設廠操作,比例並未如外界想像般高。
她認為,多數中國出口至越南的貨品,實際上是支援當地製造,而非為了規避關稅。
專家普遍擔憂,若川普政府強行推動調整原產地認定標準,企業恐須重新設計供應鏈,甚至增設本地生產設施以符合新規範,進一步墊高成本。
隨著川普政府針對越南的談判持續,外界亦關注美國是否會對印尼、馬來西亞等其他亞洲國家實施類似關稅政策。Kritenbrink 直言,區域內出口國所面臨的關稅落差,將成為未來貿易格局的關鍵變數。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