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換5相!施凱爾稅改惹眾怒 英國能改變首相頻繁更換的命運嗎?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自梅伊 (Teresa May) 在 2019 年 7 月在唐寧街灑淚告別算起,短短六年間,英國已經更換了五名首相。在民調、黨爭和經濟困境的多重夾擊下,一位又一位首相黯然離場,英國政治穩定性也因首相的頻繁更換而遭遇嚴峻挑戰。如今,在本月初執政剛滿一年的施凱爾正走在這條充滿荊棘的路上。

在擔任反對黨領袖和工黨黨魁的四年多時間裡,施凱爾借助保守黨自身不穩定性的襯托,將工黨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政策向中間路線調整,重新塑造了工黨「可信賴的中左翼」形象,並把這個政黨重新帶回英國政治的中心舞台,為他贏得大選創造了條件。
去年 7 月 5 日,施凱爾以工黨領袖身分正式出任英國首相。他上任之時,英國民眾對英國保守黨長達 14 年的執政積怨已深,留給他的是一個由保守黨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其中包括高達 220 億英鎊的財政缺口。
在就職演說中,施凱爾表示,他的使命是「重建英國」,涵蓋重振基礎設施、改善國民保健制度、強化邊境安全等一系列目標。
為兌現這些雄心勃勃的承諾,施凱爾的政府上任後迅速提出了一系列稅收和財政政策調整。去年秋季預算中,工黨提出一項規模約 400 億英鎊的加稅計畫,包括提高資本利得稅,上調銀行附加稅等。
今年 6 月,英國政府又推出了一套被媒體稱為「史上最敢花錢」的財政方案,對醫療領域每年增加投入 290 億英鎊,將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 2.6%,對住房建設領域投入 390 億英鎊等。在這份重建藍圖中,推動經濟成長被列為首要任務。
在大規模財政支持的推動下,英國經濟出現回升跡象。今年第一季年增 0.7%,創 2024 年首季以來最快季增表現,通膨率也從去年的兩位數回落至今年 5 月的 3.4%。服務業和整體經濟活動也明顯復甦。
根據標普全球發布的數據,6 月英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從 5 月的 50.9 升至 52.8,綜合 PMI 也從 50.3 升至 52.0,均穩定維持在擴張區間。
然而,英國政府在竭力兌現大選承諾的同時,正面臨龐大的財政缺口和複雜的利益格局。施凱爾的改革步履維艱,其中稅改計畫更是飽受爭議。此次稅改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擴大個人所得稅的徵稅範圍,非本地居民在英國居住滿 4 年後,其全球收入和資本收益將納入徵稅;二是遺產稅全球徵收,過去 20 個納稅年度中有 10 年在英國居住的非本地居民,去世時其全球資產將計入遺產稅基數,最高稅率達 40%。這意味著,不僅在英國累積的財富需要繳稅,海外資產甚至世代相傳的家族財富也難以倖免。
此外,政府還提出一系列再分配改革措施,包括取消非英國定居者的稅收特權,對私立學校徵收增值稅,取消農民的遺產稅豁免,以及緩解房東與租戶之間的權力不平衡等。企業和富人首當其衝。
英國財政大臣 Rachel Reeves 表示,企業跟富人必須承受約 400 億英鎊的增稅,以保障國民保健制度 (NHS) 運作,並填補保守黨留下的財政大洞。
在不少富裕階層看來,工黨稅改已經超越了公平課稅的範疇。他們批評政府沒有透過吸引投資、擴大經濟活動來拓寬稅基,而是依賴提高稅率、擴大徵收範圍向富人施壓,損害了英國作為全球財富中心的吸引力。
根據投資移民顧問公司 Henley & Partners 預測,到 2025 年,英國可能淨流失約 1.65 萬名可投資資產超過 100 萬美元的高淨值人士。
另一方面,政府試圖透過削減開支來緩解壓力的計畫也屢屢受挫。去年提出的削減老人冬季暖氣補貼的提議被迫放棄,削減殘障福利的法案也因黨內反對撤回,財政大臣甚至在英國下議院的首相質詢環節當眾落淚。
外界認為,工黨在如何應對英國嚴重的收入和財富差距問題上始終態度曖昧,如果不正面挑戰精英階層,這些社會裂痕將難以彌合,但施凱爾政府顯然選擇迴避這個棘手問題。
工黨黨內圍繞是否徵收財富稅、擴大再分配等議題分歧明顯,既惹惱了右翼,又難以取悅左翼,不免令許多本已觀望的選民覺得政府缺乏方向感,工黨處境也因此變得糟糕。
在工黨執政一周年之際,多家媒體回顧了工黨政府及施凱爾的執政經驗。一年多前的英國國會下院選舉中,工黨以壓倒之勢贏得勝利,反映出民眾對於改變現狀的迫切期待,但在執政滿一周年之後,工黨仍在執政方向上左右搖擺,無法大幅改善英國經濟和民生,使其深陷信譽危機。
根據目前輿論,施凱爾的改革似乎未贏得英國民眾的廣泛認同。英國 YouGov 一項民調顯示,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工黨上台後「毫無建樹」。與剛上任時的聲望高漲相比,如今工黨政府的民調支持率已顯著回落。
《彭博資訊》報導指出,施凱爾面臨的一大難題是,政治紛擾讓選民忽略了生活中的潛在改善,而政策從規劃、實施到對經濟產生預期影響具有滯後性。
英國《金融時報》則指出,仍在尋找執政方向的工黨陷入內部分裂,不少議員直言施凱爾「犯錯太多」。
兩位工黨資深議員對英國《天空新聞網》表示,除非工黨在明年 5 月地方選舉中表現強勁,否則施凱爾很可能會下台。
過去六年,英國首相頻繁更換,似乎無人能真正穩穩。如今,面對財政壓力、黨內掣肘和民意波動,施凱爾能否兌現承諾、帶領英國走出困境,仍是未知數。對他及工黨政府來說,今年秋天的預算案或許就是一場關鍵考驗。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