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企業流行拿「關稅」當破產藉口 分析師揭真正倒閉原因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愈來愈多美國企業在聲請破產時,把問題歸咎到關稅上,但許多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認為,怪罪關稅的說法目前並不成立,實際上看來反而更像是為了掩蓋深層問題的藉口。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Shutterstock)

舉例來說,家具軟裝業者 At Home Group Inc.(HOME-US) 的律師上個月在美國破產法庭上,就用「關稅」為理由請求免除近 20 億美元的債務。


無獨有偶,瓷磚進口商 Mosaic Cos.(MOS-US) 最近聲請破產文件中,也把問題歸咎於關稅。幾周前,汽車零件供應商馬瑞利 (Marelli Holdings Co.) 與鋁貿易商 Sinobec Group Inc. 同樣提到關稅。

根據彭博彙整的資料,自美國總統川普 4 月初宣布新一輪關稅以來,已有至少 10 家美國企業在聲請破產時,把關稅列為主因之一。

企業倒閉的深層原因

但對許多經濟學家與分析師而言,這種「怪罪關稅」的說法目前並不成立。原因之一是,最新一輪關稅實施的時間仍短,尚不足以對企業營運產生實質衝擊,尤其是那些通常有好幾個月庫存的企業。此外,美國近期就業成長仍穩健、工資上升、失業率持續處於低點,都顯示經濟仍強勁。

企業會慣用一些說法,把倒閉原因推給善變的消費者、匯率波動,甚至是壞天氣,卻鮮少檢討自己的經營失誤。市場觀察人士承認,雖然關稅最終可能成為壓垮某些搖搖欲墜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目前來看,比較像是一種掩蓋更深層問題的藉口。

Wolfe Research 首席經濟學家 Stephanie Roth 說:「企業確實面臨困難,但導致破產的並不是關稅。除非勞動力市場明顯惡化,否則沒有什麼充分理由相信消費者會縮手,或整體經濟已嚴重走弱。」

At Home 受疫情打擊

以銷售露天家具、地毯與各類家飾用品的 At Home 為例,該公司的困境早在川普宣布關稅前就已浮現。

At Home 在 2021 年被私募股權公司 Hellman & Friedman 收購後,沉重的債務負擔加上疫情對供應鏈造成的衝擊,大幅提高了材料與人力成本。疫情後,消費者轉向旅行與娛樂支出,讓居家用品需求減弱,導致業績惡化。At Home 的信用評等在 2023 年遭調降,之後展開債務重組。

上個月,這家總部位於德州的公司宣布將關閉 250 多家門市中的至少 26 家。

被列入關店名單的紐約皇后區 Rego Park 分店正在舉辦夏季清倉特賣,一些消費者對這家店的結束感到惋惜。22 歲的顧客 Diana Delacruz 說:「我有點難過這家要關了,因為這裡真的很好買、東西也很對味。」

馬瑞利的轉型困境

再看汽車零件供應商馬瑞利 (Marelli),該公司在法庭文件中表示,營運「受到川普政府 3 月實施的汽車關稅嚴重衝擊」。

然而,這家為 Stellantis 與日產 (Nissan) 等車廠提供燈具與懸吊系統的公司,早就因為電動化與自動化轉型的變革下苦苦掙扎,加上關鍵市場銷量下滑,業務壓力升高。

馬瑞利通訊長 Fernando Vivanco 說:「影響整個汽車產業的市場壓力,以及早在現行關稅實施前就出現的產量下降,才是導致我們流動資金吃緊的主要原因。」

太陽能產業破產頻傳

太陽能業者 Sunnova Energy International Inc.(NOVAQ-US) 在 6 月的破產文件中則表示,公司困境來自多項因素:政府補助減少、通膨與利率上升抵銷了設備需求,最新關稅則是另一個障礙。

太陽能產業其他知名業者如 SunPower Corp.(SPWR-US)、Lumio、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 的美國業務,也在過去一年內相繼聲請破產。

關稅未來幾個月衝擊預料加大

彭博指出,隨著川普政府持續進行關稅談判,未來幾個月內,關稅可能會在破產浪潮中扮演更關鍵角色。

近期的經濟指標,從消費支出、零售銷售到美國工廠活動,都顯示政策不確定性已對需求產生壓力。根據穆迪評級本周稍早的報告,目前面臨最高違約風險的企業家數,達到 11 個月新高。

不過到目前為止,企業整體受損仍在可控制範圍。標普全球信評 (S&P Global Ratings) 本月初指出,近期只有 31 起信評調降案例與關稅直接相關,占整體評等行動不到 1%。

有些觀點認為,若一家公司本來就打算重整,川普關稅只不過是使其更早啟動破產程序的催化劑。

哥倫比亞大學里奇蒙商業、法律與公共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 Todd Baker 說:「有些案例讓人聞到濃厚的『私募氣味』——他們擅長利用破產法來重整那些仍有保留價值、但債務結構已無以為繼的企業。」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