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穩定幣普及恐削弱歐元區貨幣自主權並推高融資成本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穩定幣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尤其以美元穩定幣的迅速擴張為甚。歐洲央行 (ECB) 市場基礎設施與支付顧問 Jürgen Schaaf 發出明確警告,若歐元區未能採取果斷的戰略性應對措施,這股趨勢可能導致歐元區的貨幣主權和金融穩定受到侵蝕,進而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及對美國的地緣政治依賴。

穩定幣是一種獨特的加密代幣,發行於分散式帳本 (通常指區塊鏈) 上,其核心目標是透過與傳統資產 (如美元) 掛鉤,來維持相對穩定的價值。與波動性極高的比特幣或以太幣不同,穩定幣承諾按需以等價兌換傳統貨幣,使其成為連接不穩定數位資產與傳統貨幣體系之間的橋樑。
它們之所以受歡迎,在於其作為一種區塊鏈基礎的等價貨幣,具備高流動性、全球可轉移性,並被視為穩定可靠的儲值工具。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穩定幣由私人公司發行,其中泰達幣 (USDT) 和美元穩定幣 (USDC) 是規模最大的發行方。這些發行商會將客戶提供的傳統貨幣 (如美元或歐元) 投資於美國國債等安全流動資產,以確保其發行的穩定幣 (即其負債) 能按約定贖回。
穩定幣最初的吸引力在於,它們允許用戶在不依賴傳統銀行系統的情況下,迅速地在不同加密資產之間轉移資金,並進行跨境匯款。
美元穩定幣的主導地位與挑戰
當前,美元計價的穩定幣在全球市場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其市值佔總穩定幣市場的約 99%。相比之下,歐元計價的穩定幣仍處於邊緣地位,市值不足 3.5 億歐元。雖然穩定幣的總體規模仍遠小於「傳統」金融資產,但它們正逐漸從小眾市場走向金融主流,並與傳統金融機構 (例如透過託管安排和衍生品風險) 產生越來越多的聯繫,這為金融穩定帶來潛在威脅。
國際清算銀行 (BIS) 在其 2025 年年度經濟報告中已對穩定幣發出嚴厲警告,指出許多穩定幣曾出現顯著的脫鉤現象,凸顯了其掛鉤機制的脆弱性。若發生無序崩潰,其影響可能波及整個金融系統,這種蔓延風險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日益關注的問題。
歐洲央行認為,穩定幣對歐元區構成的關鍵挑戰包括:
• 削弱貨幣主權:若美元穩定幣在歐元區內被廣泛用於支付、儲蓄或結算,可能削弱歐洲央行對貨幣條件的控制力。這種逐漸的侵蝕可能反映出在「美元化」經濟體中觀察到的模式,特別是當用戶追求在歐元計價工具中無法獲得的感知安全或收益優勢時。
• 金融穩定風險:雖然穩定幣本身通常不提供利息,但有些平台會提供利息收益或透過借貸、提供流動性等方式產生回報,類似於貨幣市場基金。若附息穩定幣普及並被更多企業使用,可能導致存款從傳統銀行分流,進而危及金融中介功能並阻礙信貸供應。這對歐洲尤其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因為銀行在歐洲金融體系中扮演核心角色,而存款是其主要的再融資來源。
• 更高融資成本與地緣政治依賴:美元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內的主導地位,使得美國能以更低的成本為其債務融資,同時在全球範圍內施加影響力。對歐洲而言,這意味著相對於美國更高的融資成本、貨幣政策自主性降低以及地緣政治上的依賴。
美國政府已透過行政命令、國會證詞和社群媒體明確表示,其對穩定幣的支持不僅僅是鼓勵技術創新。其目標有二:一是透過擴大美元在全球數位平台上的使用,保護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二是透過增加穩定幣儲備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來降低借貸成本。美國《天才法案》(GENIUS Act) 的簽署,也預計將加速穩定幣供應量的增長,預計到 2028 年底可能達到 2 兆美元。
- 上課抽比特幣:現貨交易高手養成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