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若退出晶圓代工 台積電、HOYA坐收漁利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近日在財報文件中表示,若未能取得關鍵客戶支持,將可能暫停或終止開發 14A 製程節點,引發市場對其未來是否將走向「無廠化」(fabless) 營運模式的討論。分析師警告,這將對整個半導體產業產生連鎖影響。

英特爾在最新 10-Q 季報中指出,雖然目前仍積極發展 18A 與 18A-P 製程,14A 則為下一代先進節點。
然而,公司坦言,若未能達成重要客戶里程碑、或吸引具規模的外部客戶,可能無法在經濟上合理支持 14A 及其後續技術的開發與製造。
Bernstein 分析師在週一 (28 日) 發布報告指出,英特爾若最終放棄先進製程節點,將對晶圓設備供應商構成重大打擊。
報告指出,英特爾目前約佔全球邏輯晶圓代工資本支出的 20% 至 25%、佔整體半導體資本支出的 10% 至 15%,若英特爾轉型為無廠公司,將影響包括極紫外光 (EUV) 設備供應鏈。
其中,日本 Lasertec 與荷蘭艾司摩爾 (ASML-US) 對英特爾的曝險最大。分析師估算,英特爾佔 Lasertec 訂單量約 40%、佔 ASML EUV 收入的 15% 至 20%。
此外,英特爾是潛在「高數值孔徑 (High NA)」EUV 系統的第一個採用者,若英特爾不再持續開發新節點,這類高解析度設備的普及將延後,直到台積電在 2030 年推出 A10 節點。
儘管長期來看,台積電 (TSM-US) 等其他晶圓代工廠可望填補空缺,但 Bernstein 指出,台積電資本效率更高,英特爾 (INTC-US) 退出將對整體晶圓設備需求帶來淨負面影響。
不過,供應鏈中亦有潛在受益者。Bernstein 點名,日本 HOYA(7741) 為台積電唯一的 EUV 光罩 (掩膜版) 供應商;若英特爾退出,自家供應商 AGC(5201) 市佔恐遭蠶食,HOYA 市佔有望由 70% 升至 100%。
此外,三星電子也將成為全球晶片設計公司尋求代工的主要選項之一,與台積電同樣有望吸收來自英特爾的潛在訂單轉移。
分析師最後指出,英特爾持續押注 18A 但放棄 14A,將面臨「兩面不討好」的局面:一方面仍需高額資本支出,另一方面委外代工恐拖累利潤率。短期內,市場對英特爾能否堅守代工業務仍存高度疑慮。
在對未來業務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Bernstein 評價,他們「傾向尋找其他標的」,不考慮持有英特爾股票。
英特爾 (INTC-US) 週一 (28 日) 收低 0.097% 至每股 20.68 美元,今年以來小漲 2.27%。
- 退休理財雙引擎:高規格基金×破盤級費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