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特斯拉布局解析:馬斯克為何捨輝達GPU 、攜三星打造AI晶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全球科技巨頭爭相搶購輝達 GPU,擴展人工智慧(AI)算力的浪潮中,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卻選擇走上少有人走的自研晶片道路。這筆合約不僅是商業上的重大佈局,更象徵馬斯克對輝達主導的通用 AI 運算體系的「拒絕」。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特斯拉布局解析:馬斯克為何捨輝達GPU 、攜三星打造AI晶片?(圖:Shutterstock)

根據外媒報導,特斯拉已與三星簽訂長達十年、總值 165 億美元的 AI 晶片製造合約,展現馬斯克為特斯拉打造專屬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晶片的決心。


馬斯克轉向特斯拉定制化晶片  拒走輝達 GPU 主流路線

長期以來,輝達的 GPU 幾乎壟斷 AI 訓練市場,成為 OpenAI、Google(GOOGL-US) 、Meta(META-US) 、亞馬遜 (AMZN-US) 等科技巨頭的首選高性能圖形晶片,用於大型語言模型與 AI 產品的訓練與推論。

但馬斯克選擇反其道而行。去年,特斯拉將部分分配的輝達 GPU 轉給旗下 xAI 與社群平台 X 使用,並大力推動自研 Dojo 超級計算平台,同時選擇與晶圓代工龍頭三星與台積電 (2330-TW) 深度合作。

這代表特斯拉不再完全依賴輝達通用 GPU,而是欲針對 FSD 自動駕駛系統與 Optimus 人形機器人,打造量身定制且效能最優的神經網路處理晶片。

專家指出,輝達 GPU 就像功能豐富的瑞士刀,支援多種運算任務,但裡面總有部分功能不被使用,浪費寶貴晶片空間。

因此,特斯拉選擇打造極致定制的 ASIC 晶片,去除所有非必要功能,將每一平方毫米的晶片空間發揮至極限。

雖然自研晶片開發成本高昂,且設計一旦定型無法修改,但馬斯克願為控制權與整合效率豪賭。

技術抉擇背後,是特斯拉企業身份的轉型

外界普遍認為,特斯拉與三星這筆 165 億美元的晶片合約不僅是技術投資,更是戰略級身份轉變:特斯拉正從傳統電動車製造商,轉型為以 AI 與算力為核心的科技帝國。

如同蘋果 (AAPL-US) 自研 M1 晶片徹底改變 Mac 產品線效能,特斯拉期望透過自研 AI 晶片,建立車用與機器人平台背後統一、封閉且高效的軟硬體整合體系。

與此同時,馬斯克的決策也再次點燃 AI 產業對於「通用平台」與「專屬系統」兩種發展路線的討論。

一方是以 NVIDIA 為代表的開放生態與快速部署模式;另一方則是如蘋果與特斯拉般,傾向垂直整合、極致優化的專屬晶片體系。

特斯拉正褪去傳統汽車製造商身份,邁向自給自足、掌握核心算力的 AI 帝國。這條路雖充滿挑戰,卻彰顯馬斯克一貫敢於冒險、顛覆現狀的精神。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