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消息通信」而非「挖礦」將開啟Web3下一個兆美元市場
金色財經
作者:熊榆
當我聯合創辦Endless Protocol時,我們的使命並不是再造一個區塊鏈,而是要搭建「橋樑」——連接Web2與Web3,連接平台與人,連接當下混亂的數字注意力經濟與未來可編程的忠誠度經濟。我們深知,真正的突破並不會來自於某個更快更強的底層公鏈,而是來自於一種全新的方式,讓用戶能夠持續、可控地將自己的數字行為轉化為有形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Endless生態中最重要的產品,可能不是某個基礎設施,而是Luffa——一個消息通信應用。
但僅僅把Luffa稱為「消息應用」,就像把以太坊稱為「數據庫」一樣,掩蓋了其背後的深刻變革。Luffa是一個可編程、身份感知的基礎層,它讓Web3真正變得可用、好用。無論是創作者、粉絲,還是那些需要超越虛假流量和租賃用戶池的文化機構,Luffa都能為他們提供全新的連接與價值路徑。它將「忠誠度」、「記憶」和「消息」這三個關鍵要素整合起來,當它們連結在一起時,數字經濟中的價值流動方式也將被徹底改寫。
這不僅僅是一個「用戶體驗優化」的故事,而是一次足以影響未來十年網路創新走向的經濟範式轉變。
平台的失敗與錢包的崛起
過去十多年裡,創作者、粉絲與品牌都被困在封閉的平台生態下。Facebook、TikTok、YouTube……它們曾承諾「觸達用戶、建立連接、實現變現」,但實際交付的卻是封閉黑箱的算法、榨取式的經濟模型和隨時可能崩塌的用戶關係。即便你擁有百萬粉絲,依然無法真正擁有自己的「用戶」。
這並非偶然,而是Web2平台經濟模型的「設計使然」。平台掌握數據、掌控信任、壟斷記憶。而在Web3,我們有機會顛覆這個格局,前提是要真正構建出用戶可以掌控身份、攜帶數據、並從自身行為中獲益的系統。Luffa正是為此而生。
從身份到激勵:Luffa模式
Luffa將「錢包原生身份」、「可編程忠誠度」和「消息通信」三大能力融於一體,打造出一個可組合、可擴展的交互界面。用戶可以加入SuperGroups(超級群組)、完成任務、打賞創作者、鑄造代幣——每一次行為都會被記錄、被獎勵、並歸屬於自己。
Luffa的意義遠不止是「互動機制」的升級。它在構建一個持續存在、可互操作的「社交-金融圖譜」,記錄每一份粉絲的熱情、參與度與社區價值。這是Web3對於Web2「反饋閉環缺失」的有力回應。
從學術視角來看,Luffa所構建的,正是被稱為「建設性忠誠架構(Constructive Loyalty Architectures)」的系統,這種系統獎勵的是長期、持續的參與,而非短暫的注意力。研究表明,這類機制能有效提升用戶留存、優化變現效率,並促進更健康的社區生態。
而從實際應用來看,這意味著:創作者終於能掌握屬於自己的用戶數據;粉絲也能因「最早支持」、「長期活躍」、「忠誠參與」而獲得應得的回報;品牌方則能圍繞真實且可驗證的關注度,開展精準高效的活動策劃,而不再依賴「租來的流量」。
為什麼「消息」才是真正的「木馬」
我們選擇從「消息」開始,原因非常簡單:這是每個人都已經習慣的使用方式。即時、情感化、文化發生的第一現場。但在Luffa,消息不僅僅是溝通渠道,它是整個系統的「基礎設施」——粉絲與創作者的交互入口、活動與營銷的操作中樞、用戶獲取獎勵的參與界面。
在一個應用界面中,Luffa整合了四大核心要素:
錢包——實現資產與權益的所有權
身份——記錄聲譽與行為軌跡
社區——通過SuperGroups與創作者集群連接
忠誠度——任務、代幣與激勵體系
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平台能夠像Luffa這樣,把這四大元素在一個閉環中無縫打通。而藉助Endless Protocol的可組合性與互操作性,Luffa可以天然與DeFi應用、消費級產品、企業工具等廣泛生態深度集成。
對創作者而言:從「變現」到「擁有」
如今創作者可用的工具零散且脆弱——郵件列表、Patreon會員、Discord群組、社交平台算法……這些工具彼此割裂,且無一能真正賦予創作者掌控權。
Luffa為創作者提供了一個可編程的統一界面,輕鬆發起活動、激活鐵杆粉絲、發布任務、推送內容,並接收打賞或訂閱收益——全流程透明、直連用戶、可自由遷移。
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變現方式」的優化,而是「記憶驅動的網路效應」。曾支持你第一次巡演的粉絲,將在未來福利中優先排位;曾在直播中打賞過的用戶,將獲得下一輪限量發行的搶先資格。而這一切,Luffa都將通過鏈上數據記錄,天然兼容生態中其他應用。這將是「文化版CRM」,真正意義上的顛覆者。
對粉絲而言:真正屬於你的身份
在Web2,做粉絲意味著「點讚」,然後祈禱平台能讓你看到下一條動態。
在Luffa,做粉絲意味著擁有一份由你自己行為塑造的去中心化身份:你在哪些活動中出現、支持了哪些創作者、解鎖了哪些專屬權益……每一次互動都會記錄在你的錢包里,並歸屬於你。這份身份也將成為你通行於音樂、遊戲、教育與社群等更多數字場景的「護照」。
這一模式,正與全球範圍內日益關注的「自我主權身份(SSI)」理念相契合。在數字權利與數據主權成為世界性議題的當下,Luffa提供了一種具象的路徑,讓「注意力」真正被視為一種「資本」。
Endless背後的學術體系
作為學者與創業者,我始終相信基於嚴謹研究去構建系統。Endless Protocol的誕生,並非源自某種商業猜想,而是基於對平台經濟、數據信任與數字系統設計長達數十年的理論探究。
Endless與英國薩里大學之間的深度合作,正是新型「科研轉化」路徑的體現——讓實驗室里的洞察,真正轉化為面向用戶的工具。高校研究難以產業化,Endless則是將「學術-獨角獸」之間鴻溝徹底打通的一個活例。
消息是界面,忠誠是引擎
Web3不需要更多的投機性資產,它需要那些能夠贏得用戶時間、反映用戶意願、獎勵用戶積累的系統。Luffa正是這樣一個系統。
通過將每一項粉絲行為轉化為一個「可擁有的動態圖譜」,Luffa幫助用戶從「文化」中積累資本。這是Web2「監視型資本主義」的逆向路徑——一個「記憶創造價值」的參與型經濟。
這不再是紙上談兵。Luffa已經上線,並且正在實際運作中。
下一步計劃
接下來的一年,我們將陸續與音樂、電競、教育等領域的創作者、品牌、廠牌與粉絲社群合作,推出Luffa的深度應用場景。每一位合作夥伴,都將在Luffa生態中打造全新的集成應用與互動活動,推動這套「忠誠度驅動型消息基礎層」的全面落地。
我們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套「可持續、深度連接」的協議體系。隨著越來越多應用接入這張「忠誠圖譜」,我們相信,它將成為新一代「文化經濟」的基礎設施——一個粉絲成為共建者、創作者真正掌握主動權、每一次互動都能沉澱長遠價值的生態。
Web3的未來,不會誕生於「區塊獎勵」或「迷因幣」。它將誕生於注意力、記憶與忠誠的交匯處。而Luffa,正是那個交匯點。下一個兆美元市場,將由此開啟。
本文轉載自Financial Tech Times,作者:熊榆
熊榆教授,Luffa聯合主席、Endless Protocol聯席總裁兼首席科學家,領導Endless成為2025年唯一晉升為獨角獸的Web3初創企業。同時擔任英國薩里大學商業分析講席教授與副校長,全球聯合創辦40餘家創新企業。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上課抽比特幣:幣圈新手入門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