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美國超12兆美元退休金可投資加密貨幣 會為市場帶來什麼?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川普政府周四 (7 日) 簽署行政命令,正式開啟了規模高達 12.5 兆美元的美國 401(k) 退休儲蓄市場,允許其投資加密貨幣、私募股權、房地產及其他另類資產。這項政策轉變被視為川普政府迄今為止,將另類資產納入主流退休產品的最廣泛舉措。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國超12兆美元退休金可投資加密貨幣 會為市場帶來什麼?(圖:shutterstock)

這項指令要求勞工部重新評估《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 下的受託人指導方針,並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和財政部協調,以擴大固定提撥計畫的投資範圍。此舉旨在為長期受限於零售配置池的資產管理公司,開啟一個龐大的新渠道。


政策背景與轉變

這項行政命令延續了川普自 2025 年初以來一系列逐步解除監管障礙的措施。例如,勞工部在 5 月撤銷了 2022 年的合規公告,該公告曾警告受託人若未經嚴格審查,不得在退休金菜單中提供加密貨幣

過去的指導方針對數位資產應用了更嚴格的標準,偏離了 ERISA 基於原則的方法。隨著該公告的移除,受託人現在被要求以一致的審慎標準來評估所有資產,包括加密貨幣,而不是採取特殊謹慎的態度。

此最新指令也呼應了川普第一任期內的行動,當時勞工部允許退休計畫管理人將私募股權納入多元化投資選項,且不違反受託人職責。儘管該指南在拜登政府時期被撤銷,但現已透過這項新舉措重新實施。過去,由於法律顧慮和對受託人責任的擔憂,計畫發起人不願提供非流動性或複雜的產品,但現行政策旨在正式化一個減少合規風險的框架。

加密貨幣的整合

此舉也代表著川普政府持續將加密貨幣整合到國家經濟基礎設施中的一步。在 3 月,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設立了戰略比特幣儲備和獨立的國家數位資產儲備池。白宮隨後舉辦了「加密貨幣周」,並簽署了首部聯邦穩定幣法案《GENIUS 法案》。行政部門還任命風險投資家 David Sacks 為加密貨幣與 AI 沙皇。

將 401(k) 計畫開放給數位資產和私募市場,不僅是市場准入的轉變,也是更廣泛的哲學重構。由於公開公司數量已降至 1996 年高峰的近一半,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和數位資產已發展成為資本形成的基本要素。儘管機構投資者如捐贈基金和退休基金增加了對這些工具的曝險,但零售儲戶仍被限制在更有限的工具中。資產管理公司將固定提撥計畫視為下一個增長前沿。

優點與支持者觀點

• 支持者認為,此舉將為儲戶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和更大的潛在回報。

• 有白宮官員表示,允許另類資產進入退休計畫將帶來「更好的回報和多元化」。

• 有倡議者認為,這將普及化過去僅限富人投資的私募股權和信貸。

• 一些金融顧問,例如 Ric Edelman,甚至建議投資者將其投資組合的多達 40% 配置於數位資產。

風險與批評者觀點

• 批評者指出,複雜資產可能增加儲戶的風險,尤其是在缺乏健全監管或透明費用披露的情況下。

• 這些資產通常伴隨著更高的費用、較低的透明度和流動性,特別是加密貨幣還具有高度波動性。

• 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的 JP Aubry 研究顯示,私募資產對退休金回報的改善不明顯,在 2008-09 年金融危機後甚至表現不佳。

• 此外,如果私募資產管理公司獲得龐大的 401(k) 市場准入,可能沒有足夠的優質交易來吸收所有資本,這可能導致管理者追求不那麼有利的交易。

• 計畫贊助商對提供不適當的投資而面臨訴訟感到擔憂,因此專家預計,工人不會在一夜之間看到其 401(k) 計畫中出現新的投資選項。

市場人士說法

投資顧問 Ric Edelman 建議,投資者應將高達 40% 的投資組合配置於數位資產,這被視為對傳統 60% 股票 - 40% 債券投資模式的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幾年前,Edelman 曾建議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的配置比例低至 1%。

ICI 執行長 Eric Pan 表示,市場對加密貨幣 ETF 的需求非常強勁,投資者確實感興趣。他補充說,華盛頓特區的新監管環境正在鼓勵這種創新。

Teucrium Trading 總裁 Sal Gilberte 強調,投資者需要精明並「了解他們所持有的東西」,因為損失可能迅速倍增。對於尋求穩定曝險的投資者,他建議「他們應該購買只持有代幣,並與代幣價格平穩波動且不帶任何槓桿的基金」。

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 JP Aubry 根據自己對私人資產的研究指出,私人資產「並未顯著改善退休金的回報」。他表示,在 2008-09 年金融危機之前,私人資產的表現略優於廣泛市場的被動策略,但在危機之後則表現不佳。他總結認為,「總體而言,這是一場徒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