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科技股估值過高 那斯達克還有投資價值嗎?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美股科技板塊在 2025 年推動了市場上漲,但過高的估值正引發外界對後續上漲空間的疑慮。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科技板塊估值過高引發市場對後續上漲空間的疑慮(圖:Shutterstock)

根據最新的 Sevens Report,由於「對半導體與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加上 AI 帶來獲利高升的承諾」,科技股已成為標普 500 指數上漲的領頭羊。


不過,目前的估值似乎難以合理化。Sevens 指出 Palantir(PLTR-US) 是「最明顯的例子」,稱其「雖然是今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表現最佳的股票,但其遠期本益比卻高達近乎荒謬的 212 倍!」

就連廣泛涵蓋科技股的 ETF,例如 XLK,交易水準也超過 29 倍本益比,而該水準在歷史上並不具可持續性。

近期 AI 相關個股因 CoreWeave(CRWV-US)、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AMAT-US) 與思科系統 (Cisco Systems)(CSCO-US) 財報令人失望而回落,稍微緩解了估值壓力。

但 Sevens 警告,「在 AI 股中,要打動投資人的門檻非常高。」隨著市場普遍預期下個月將降息,投資人也正轉向公用事業、工業與金融等更周期性的板塊。

在科技股中尋找價值仍是新資金的一大挑戰。Sevens 表示,「事實是,在科技領域尋找價值很困難,尤其對那些需要配置新資金、但又不想追逐高估值的投資人來說更是如此。」

該報告建議,投資人仍可透過 替代型 ETF 策略參與 AI 驅動的漲勢,同時控制風險。

這些方法包括等權重 (Equal-Weight) 與 Smart Beta 策略,以及以收益為導向的 ETF,「透過提高收益率,進而降低 ETF 的整體估值」。

Sevens 最後總結,「能夠補充核心科技持股的替代型科技策略,不僅能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科技估值,仍能提供對該領域核心標的的曝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