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科技股飆升!DeepSeek引領新一輪漲勢、慢牛已經上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週五(8 月 22 日),中國 A 股市場迎來重要里程碑:滬指十年來首次重回 3800 點,全市場成交額連續八天突破 2 萬億元人民幣。

當天,科創 50 指數單日上漲 8.59%,成為全球主要科技指數中漲幅最大的一個,《證券日報》形容這波科技股行情為「史詩級暴漲」。
此次市場反彈主要由科技股推動,背後不僅有中國國產 AI 技術的突破,也受益於政策紅利釋放和國際供應鏈變動的多重利好。
A 股科技權重撬動市場新高
A 股當天呈現「權重帶動、題材跟進」的上漲格局。滬指在券商和保險板塊的推動下突破 3800 點,創業板指上漲 3.36%,刷新三年新高。
半導體板塊表現搶眼:寒武紀 (688256-CN) 市值突破 5200 億元,股價接近 1243 元;中芯國際 (688981-CN) 上漲約 15%,中興通訊 (000063-CN) 漲幅 9.38%,周漲幅逾 32%,中科曙光 (603019-CN) 與兆易創新 (603986-CN) 漲停,多家設備龍頭如北方華創 (002371-CN) 、長電科技 (600584-CN) 、華工科技 (000988-CN) 同步走高。
港股方面,恒生科技指數上漲超過 2%,騰訊控股 (00700-HK) 市值重回 4 萬億港元。整體市場交投活躍,投資者信心大幅回升。
DeepSeek 技術突破 驅動產業鏈
8 月 21 日,DeepSeek 正式推出 V3.1 大型語言模型,成為此次 A 股科技股暴漲的核心推手。
V3.1 採用 UE8M0 FP8 Scale 參數精度,專為國產 AI 晶片優化,使模型訓練效率提升 2 至 3 倍,顯存占用降低 50% 到 75%,同時保持性能不變。
這一技術進步加快了寒武紀、海光信息 (688041-CN) 等國產晶片廠商的測試和適配,當日寒武紀獲主力資金淨流入超 80 億元。
V3.1 的「混合思考」架構,可將複雜任務處理效率提升 20 倍,並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智慧汽車應用也受益明顯。特斯拉 (TSLA-US) 中國更新的 Model Y L 車型搭載豆包大型語言模型與 DeepSeek 模型,其中豆包負責語音控制,DeepSeek 提供 AI 閒聊功能,標誌中國國產大型語言模型開始進入量產落地階段。
中國政策、資金與供應鏈多重利好
這波科技股上漲同時得益於政策支持、資金涌入及供應鏈重構。
中國推出規模達 5000 億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投向數位經濟與人工智慧領域,中信建投預測可帶動國產 AI 伺服器需求年增 35%。
資金層面,全 A 成交額連續八天超 2 萬億元,半導體板塊單日成交額突破 4000 億元,占市場成交 15% 以上,機構資金持續布局核心算力標的。
供應鏈方面,華為昇騰 910B 晶片中標率提升至 62%,寒武紀思元 590 推理晶片在智慧汽車場景出貨量與前期相比增長 40%,進一步強化國產替代優勢。
德勤預測,2027 年全球 AI 晶片市場規模將達 4000 億美元,中國有望占 35% 以上。政策、資金與供應鏈三者協同作用,為 A 股科技板塊的長期成長提供堅實基礎。
A 股風險與機遇並存
雖然科技股漲勢驚人,但短期仍存在高估值與技術適配挑戰。
部分半導體公司動態市盈率超 150 倍,AI 及代理技術商業化仍面臨長尾場景難題,地緣政治風險不可忽視。
雖然市場成交活躍、信心回升,但投資需理性:選擇有核心技術和實際盈利能力的公司才能長期獲益,而只靠概念炒作的股票,短期可能火熱,但最終會回到真實價值。
DeepSeek V3.1 的技術突破與科技股集體上漲,彰顯中國科技自主化戰略的成果。從技術創新到產業鏈重構,從政策引導到資金流入,多重因素正推動 A 股科技板塊從短期情緒走向中長期價值成長。
專家指出,在自主科技的驅動下,中國 A 股的慢牛行情才剛開始,標誌中國科技產業正從「跟隨者」逐步轉型為「引領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