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稅緊張局勢下 中國對美國能源進口趨近於零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國家統計局 (NBS) 與數據分析公司 CEIC 資料,今年 7 月,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氣 (LNG) 和煤炭總量不足一噸,創下 5 年多來的最低紀錄。

自今年 3 月起,美國液化天然氣未曾運抵中國,原油自 6 月起也未曾到岸;煤炭進口量更從 1 月的 135 萬噸驟降,自 5 月起幾乎停滯。此情況雖在 2019 年中美貿易戰期間也曾發生,但當時因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而迅速恢復。然而,此次下滑可能預示著一個更長期的趨勢。
當前進口驟降的主要原因,在於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雙方持續實施關稅。
美國為打擊芬太尼等毒品非法流通而新增的關稅持續有效,而中國也保留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煤炭和原油的反制性關稅。此外,自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後,中國更加重視能源安全,正加速本土能源生產並多元化海外供應來源。
與此同時,中國正大幅增加從俄羅斯的能源採購。由於西方國家的禁運措施,壓低了俄羅斯原油價格,7 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年增 16.8%。7 月中國天然氣產量年增 7.6%,管道天然氣進口增長 4.8%,其中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供應被認為是主要驅動力。
這種轉向對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價格產生下行壓力,亞洲基準期貨價格目前較 6 月中東局勢緊張時的高點下跌約 20%。丸紅綜合研究所的李雪連表示,中國能從俄羅斯獲取便宜的石油和管道天然氣,降低了對高價液化天然氣的需求。
然而,雷斯塔能源高級分析師小高正则指出,從長遠來看,此趨勢可能推高價格。因為中國減少進口,可能導致美國許多新的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利潤預期受損,進而延遲最終投資決策,影響 2033 年以後的全球供應前景。
- 升級你的投資腦!9/17講座揭密獲利契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