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麥肯錫2025報告:量子科技加速商業化 市場規模估上兆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麥肯錫最新發布的《2025 量子科技監測報告》,量子科技 (QT) 正以驚人速度重塑計算、通信和傳感三大領域。這場由量子疊加、糾纏和干涉效應驅動的科技革命,預計將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並重構多個關鍵行業的競爭格局。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麥肯錫2025報告:量子科技加速商業化 市場規模估上兆美元(圖:shutterstock)

量子計算:從突破走向商業化

報告指出,量子計算機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量子位元 (qubit) 能同時處於叠加態,實現傳統電腦無法比擬的平行計算能力。2024 年,谷歌和 IBM 等巨頭在量子糾錯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谷歌成功演示邏輯量子位元,誤差率降至 0.75%,標誌著穩定可靠性邁出關鍵一步。

行業應用場景日益清晰,包括製藥業加速分子藥物研發、汽車業優化電池化學組成及金融機構處理複雜投資組合優化。報告預測,到 2035 年,量子計算將為全球能源材料、醫藥、金融和物流四大行業創造 0.9 至 2 兆美元的經濟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量子企業營收在 2024 年已達 6.5 至 7.5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將突破 10 億美元大關,商業化進程明顯加速。

投資熱潮與全球競爭格局

2024 年全球量子初創企業融資額同比激增 50%,達到 20 億美元,其中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占比從 15% 躍升至 34%。日本在 2025 年初宣布 74 億美元的量子芯片研發計畫,成為亞洲量子競賽的領跑者。在地緣競爭中,中國以全球 42% 的量子科學出版物數量領先基礎研究,而美國則在量子通信專利 (43%) 和量子傳感專利 (45%) 上占據優勢。

初創企業生態呈現兩大趨勢:美國、加拿大和歐盟形成三大創新集群,但 2024 年新增企業多來自亞洲;投資重心正從硬件向應用軟件轉移,量子服務類初創占比達 42%,反映市場對實際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

量子通信:「Q 日」應對與市場擴張

報告首次明確提出「Q 日」(Quantum Day) 概念,預測量子計算機破解主流加密算法 (如 RSA-2048) 的時間點可能落在 2030 至 2036 年間,屆時現有網絡安全體系將面臨崩塌風險。為此,量子密鑰分發 (QKD) 和抗量子密碼 (PQC) 技術正快速發展,已有商用產品面世。

量子通信市場預計將以 22-25% 的年複合增長率擴張,到 2035 年達 110-150 億美元。政府機構是主要推動力 (占當前市場 62-66%),但電信運營商份額正快速提升。西班牙投資 9 億歐元建設量子網絡,澳大利亞斥資 6.2 億美元支持 PsiQuantum 構建量子中繼器,這些基礎設施將成為未來「量子互聯網」的骨幹節點。

跨界融合:量子科技與 AI、氣候科技

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正在形成雙向賦能:量子算法能突破傳統 AI 算力瓶頸,而機器學習則可優化量子硬件校準。2025 年,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將量子計算機與 NVIDIA 超級計算機集成,開創混合計算平台。

在氣候領域,量子模擬助力研發高效碳捕集材料,並將新型電池研發週期縮短 40%。美國太空總署 (NASA) 部署的太空量子傳感器能精確監測地球水資源,顯示量子科技正成為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新鑰匙。

挑戰與行動呼籲

這場量子革命已進入產業化前夜,但挑戰依然存在:量子糾錯技術尚未成熟,專業人才缺口超過 10 萬人,跨行業協作機制有待建立。報告強調,「量子優勢不會自動轉化為商業價值,需要企業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和組織架構」。對於投資者,需關注邏輯量子位元數量、錯誤率下降曲線等關鍵指標。對於企業決策者,現在就需要評估現有加密系統的脆弱性,並制定量子遷移路線圖,以確保未來發展。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