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再現?英債殖利率飆至1998年新高 財政大臣面臨「末日循環」困境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英國政府公債市場再度遭遇拋售潮,導致英鎊走弱,並使財政大臣里夫斯 (Rachel Reeves) 在即將到來的秋季預算案前,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市場對英國政府財政紀律的擔憂日益加劇,投資者擔心政府在不扼殺經濟增長的前提下,維持財政穩定的能力有限。

此次英國公債的拋售潮,反映了全球性的市場轉變。在對美國不穩定的政策感到擔憂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借貸成本普遍上升。英國財政部官員也指出,德國、美國和法國的公債殖利率在周二 (2 日) 同樣出現了類似的增長。
然而,英國的情況尤為引人注目。30 年期英國公債殖利率一度觸及 5.723%,創下自 1998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公債殖利率的上升意味著其價格下跌,這也預示著英國政府未來從市場借貸的成本將會更高。與此同時,作為政府未來借貸成本預測指標的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攀升至今年 1 月以來的新高。
市場的緊張情緒也蔓延至外匯市場。英鎊兌美元匯率周二下跌超過 1.5 美分,跌至 1.3390 美元,創下自川普發動全球貿易戰以來的最差單日表現。 這種市場動盪讓人們回憶起 2022 年由前首相特拉斯 (Liz Truss) 的「迷你預算」所引發的危機,當時的事件賦予了金融市場對財政政策強大的否決權。
對於即將在 11 月中旬或更晚公布預算案的財政大臣里夫斯而言,目前的處境極為艱難。一方面,不斷上升的公債殖利率正嚴重壓縮她的財政空間。英國政府目前每年用於支付國家債務利息的支出已超過 1000 億英鎊,約占 1.3 兆英鎊總預算的 8%,這一比例是疫情前的兩倍。僅是利率上升一項,就已經比 3 月份的財政預測多造成了 80 億英鎊的衝擊。
另一方面,任何為安撫市場所採取的緊縮措施,都可能將英國推入「財政末日循環」:增稅傷害需求和增長,進而降低稅收收入,引發更多市場疲軟,最終需要更深度的財政緊縮。
除了經濟壓力,唐寧街內部的政治變動也加劇了市場的不安。首相施凱爾 (Keir Starmer) 近期的人事調整,包括任命里夫斯的副手瓊斯 (Darren Jones) 為其「首席秘書」,以及延攬前英格蘭銀行副行長沙菲克 (Minouche Shafik) 擔任經濟顧問,被外界解讀為試圖加強對經濟政策的掌控。
市場分析師指出,這種認為財政大臣權力可能被架空的擔憂,正在對英國公債市場構成壓力。
XTB 研究總監 Kathleen Brooks 表示,每當里夫斯的地位受到威脅時,債券殖利率就會跳升,因為市場擔心她可能被更傾向左翼的成員所取代。這種市場波動雖然尚未達到當年「特拉斯危機」的程度,但預示著隨著預算案的臨近,市場的波動可能會更加頻繁。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