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巨頭搶灘 Web3:為啥入局?咋布局?有啥坎?
金色財經
一、Web2.0 遇瓶頸,Web3.0 接棒登場
如今網路已成生活剛需,Web2.0 的中心化平台(像谷歌、微信這些)把流量和數據攥在手裡,用戶創造價值卻沒話語權,隱私也沒保障,巨頭自己也難再增長。
這時候 Web3.0 來了,靠區塊鏈技術主打 「開放、可信、用戶所有」,用戶能自己管數據和資產,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商業模式和價值分配的大變革。
二、巨頭入局 Web3 的 5 大原因
1. 拉近距離:從 「賺流量」 到 「鎖用戶」
Web2.0 里,企業和用戶就是 「一買一賣」 的弱關係,積分說變就變,沒啥粘性。Web3.0 的 NFT 能讓用戶真擁有數字資產 —— 比如星巴克的 Odyssey 計劃,用戶做任務得 NFT 「郵票」,能換線下旅行,還能在二手市場賣,把 「消費積分」 變成 「可增值資產」,用戶和品牌綁定更緊。
2. 開闢財源:不止廣告和傭金
Web2.0 賺錢靠廣告、訂閱,路子窄。Web3.0 里,Gucci 發 NFT 配實體陶瓷人偶,Nike 把 NFT 放進遊戲,都能賺數字錢;更厲害的是 RWA(現實資產代幣化),把房子、債券拆成小塊上鏈,普通人也能買,金融巨頭也能搞新業務。
3. 優化組織:學 DAO 提效率
傳統公司層級多、決策慢,DAO 靠智能合約讓成員投票做決策,透明又公平。雖然純 DAO 有漏洞(比如曾有人偷了 5000 萬美元),但巨頭可以學它的優點 —— 比如用智能合約管流程,打破部門牆,提升效率。
4. 合規先行:跟着監管走不踩坑
早期 Web3 亂糟糟,現在各國開始定規矩。馬雲的雲鋒金融就聰明,買以太坊、投 RWA 公鏈,還拿金融牌照,跟着香港的監管政策走,既安全又能搶占先機。
5. 搶占元宇宙:提前占坑未來
元宇宙是下一代網路,Web2.0 的元宇宙是 「封閉花園」(比如在 A 平台買的虛擬衣服,到 B 平台用不了)。Web3.0 能讓資產跨平台流通,像耐克在 Roblox 建 「Nikeland」,用戶的 NFT 能在不同遊戲用,巨頭早布局就能在未來數字世界占主導。
三、巨頭布局 Web3 的 4 條路
1. 做 「基建商」:給行業搭架子
亞馬遜雲、谷歌雲不直接做 Web3 應用,而是提供雲端運算、區塊鏈工具,比如亞馬遜的 Managed Blockchain 能幫開發者省掉維護底層的麻煩,谷歌雲還發 20 萬美元補貼支持 Web3 項目,賺 「服務費」 還低風險。
2. 做 「體驗官」:靠 NFT 吸客
Gucci、寶馬這些品牌,發 NFT、做虛擬遊戲(比如寶馬的《BMW iFACTORY Experience》),不只是打廣告,更是和年輕人玩到一起,建社群拉好感。
3. 做 「金融創新者」:用技術改業務
高盛、香港政府不炒幣,而是用區塊鏈發代幣化綠色債券,提升金融業務的效率和透明度,既合規又能探索新玩法。
4. 做 「供應鏈改造者」:用聯盟鏈提效
京東物流用區塊鏈搞物流追溯,貴州茅台用 「匠品鏈」 防偽,中國行動用 「中移鏈」 管供應鏈,靠 Web3 技術解決信任和效率問題,貼合實體經濟。
四、轉型路上的 4 個坎
1. 技術不給力,用戶用着難
現在區塊鏈交易慢、手續費高,普通人搞不懂 「私鑰」「Gas 費」。星巴克得隱藏這些複雜操作,讓用戶直接用信用卡付,不然沒人用。
2. 缺人還難融,文化難磨合
Web3 人才少,還習慣自由協作,和傳統公司的層級制格格不入,怎麼招、怎麼留,怎麼讓兩種文化共存,都是難題。
3. 監管複雜,邊界難把握
各國監管不一樣,Web3 的 「匿名性」 還和監管要求衝突。比如中國要求區塊鏈服務備案,搞 「穿透式監管」,巨頭得在 「去中心化」 和 「合規」 之間找平衡。
4. 市場波動大,風險難把控
加密貨幣價格忽上忽下,FTX、Luna 說崩就崩,巨頭投錢或做業務,很可能虧本金、壞名聲,得做好風險管控。
五、未來趨勢:Web3 會這樣發展
「半去中心化」 成主流:純去中心化效率低、不合規,巨頭會搞 「類中心化」(比如國內用聯盟鏈),既享技術紅利,又不踩監管紅線。
RWA 會更火:把現實資產上鏈能解決 Web3 的價值問題,未來房子、碳權都可能代幣化,吸引更多巨頭入局。
和 AI、元宇宙綁着發展:Web3 能幫 AI 解決數據所有權問題(用戶貢獻數據能賺錢),還能給元宇宙搭經濟體系,三者融合會催生新體驗。
六、給巨頭的建議
別瞎跟風,從營銷、會員體系這些小業務試手,用 NFT 先跑小範圍試點;
優先選香港這種監管清晰的地方布局,多和監管溝通;
別執着於 「純去中心化」,用聯盟鏈改供應鏈、資產管理更務實;
多招 Web3 人才,慢慢把開放協作的文化融入公司。
Web3 不是風口,而是網路的下一站。巨頭入局不是瞎折騰,而是為了突破增長瓶頸、搶占未來。雖然難,但誰能搞定這些問題,誰就能在新賽道上領跑。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理性看待加密貨幣投資,切勿盲目跟風。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新手學買幣,完課再抽比特幣!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