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川普只對台灣晶片感興趣?金融時報:美國對中國政策大轉彎

鉅亨網新聞中心


英國《金融時報》商業專欄作家兼副主編福魯哈爾(Rana Foroohar)周一(22 日)表示,近年來美國在政治上達成的少數共識之一,就是需要在經濟和政治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周,美國政府在處理美中關係上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近年來美國在政治上達成的少數共識之一,就是需要在經濟和政治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圖:Shutterstock)

福魯哈爾說,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表示,不會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國務卿魯比歐在 9 月初與中國外長會談時,也使用了比以往更加溫和的外交措辭。


此前,美國五角大廈一份洩露的備忘錄還建議美國將重點從中國轉移到地區問題和國土安全上。

福魯哈爾認為,這些動向代表美國對始於歐巴馬政府時期「重返亞洲」戰略的重大轉變,在該戰略下,美國應該將重點放在太平洋和美中關係上,遠離中東及其衝突。

這也象徵川普政府在其第一和第二任期內傳遞的信號出現重大轉變,第一任期說的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敵人,美國必須為冷衝突和潛在熱衝突做好準備。

當然,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雖然一些報導暗示,美國,尤其是白宮,認為盟友和國際衝突是困難令人難以應對,但福魯哈爾說,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真相:美國根本沒有足夠軍事能力來保護世界。

福魯哈爾說,拜登政府一直表示,一旦中國發動進攻,美國願意保衛台灣,但川普政府似乎主要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感興趣。福魯哈爾的感覺是,倘若美國本土晶片產業復興,白宮就不會太在意是否該保護台灣了。

福魯哈爾說,許多美國人都支持這一立場。

她喜歡把自己視為「自由民主的支持者」,但 2023 年,她寫了一篇文章,質疑美國保護台灣不被中國統一,是否在軍事上可行,或在政治上可行。

她認為,必須認真思考:保護台灣,是否是對美國資源的最佳利用,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她說,自己仍然不確定答案。

她認為,當前全球正在走向一個更加區域化、而非全球化的世界,美國、中國(及其合作夥伴)和歐洲正處在日益分離的軌道上。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