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莫迪的亞洲內陸之行傳遞改變信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者: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杰出研究員拉賈·莫漢

印度總理莫迪對中亞五國進行的長途訪問是為了重新與該地區建立聯系。在過去1/4 個世紀里,中亞地區在新德里激發了大量政治空想,卻沒有帶來什么具體行動。1991 年蘇聯解體時,印度曾經有過機會。作為與蘇聯時期五個“斯坦”有著特殊接觸渠道的少數國家之一,印度當時擁有與這些新共和國建立持久關係的有利條件。


當時,印度正在努力改革經濟、與冷戰后大國重建關係並與鄰國恢復關係,意味著中亞在新德里的外交政策議程上壓根兒就不處於重要位置。

莫迪在上任初期就決定訪問中亞地區,傳遞出了改變的信號。他計劃一次訪問中亞全部五個國家,表明了這位總理強烈的外交風格和新的政治意愿——要使印度變得對該地區舉足輕重。

在中亞各地訪問時,莫迪會發現,遷移的地殼構造板塊打破了地區力量平衡,正在對各國政權的內部穩定構成威脅。莫迪需要大量外交技巧和更多有的放矢的政策來抓住印度碰上的地緣政治新機遇,克服新德里在地區交往中的許多傳統局限。

其中一系列機會來自中亞外部力量結構的快速變化。冷戰結束時的單極世界已經被公認的美國衰落所取代。如果說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失敗和從阿富汗撤軍強化了人們對於“美國退卻”的認識,它們也只不過表明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地緣政治現實:即便是在殖民時代的鼎盛期,西方也從未真正能夠在亞洲內陸發揮主導作用。

隨著俄羅斯謀求恢復它過去在中亞的老大地位,而一個崛起的中國日益擴大在中亞的影響力,當地的戰略格局在本質上趨於地區化。中亞各國正尋求印度在該地區發揮更大和更獨立的作用。“更大”和“獨立”這兩個詞對於理解莫迪在亞洲內陸的當務之急至關重要。

在回應中亞對於戰略伙伴關係多樣化的需求時,莫迪必須表明他與印度團結進步聯盟(upa)政府對待中亞的態度截然不同。

upa 政府在第二屆任期內往往追隨俄羅斯和中國在中亞的腳步。它對俄羅斯和中國在該地區的議程給予了無足輕重的支援,表明新德里對於中亞地區脫離中俄兩國“戰略自治”的強烈愿望十分缺乏同情心。

在逃離了莫斯科的軌道后,中亞各國絕不希望重新回到俄羅斯的懷抱。

20 世紀90 年代初期,這些新獨立的共和國曾十分高興地歡迎美國在該地區發揮作用。然而,華盛頓在推動它們脫離俄羅斯獨立與宣揚杰斐遜式民主的好處這兩個目標之間搖擺不定,令中亞各國政權深感失望。

該地區沒有人指望印度能夠取代美國或挑戰俄羅斯和中國。但一個給莫斯科和北京充當副手的印度對它們沒有任何用處。它們所希望看到的是印度發揮更加有力的作用,從而擴大它們的戰略機動空間。

在莫迪尋求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加強關係之際,他有望對三個大國之間的矛盾加以利用。在自身作用受到越來越多局限的情況下,美國已經公開支援印度在該地區發揮更加明顯的影響力。

俄羅斯與歐美不斷惡化的關係不可避免地推動莫斯科向北京靠攏。雖然俄羅斯的戰術利益與中國有所重合,但對於中國在中亞迅速擴大的影響力,莫斯科並不太舒服。因此,莫斯科完全有理由支援印度在該地區積極活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該地區的多極化。

雖然北京很警惕印度與美國的戰略聯盟,但它並不反對在一定程度上與新德里的地區合作。雖然它一直支援巴基斯坦對抗印度,但北京可能不希望把印度推入美國領導的反華聯盟。它支援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就是出於這種新的考量。

雖然靈活的外交也許能讓莫迪將這種混亂變成新德里的優勢,但他需要一項長期戰略來克服長久以來印度在中亞扮演的角色所受到的局限。局限之一就是缺少與該地區的實際聯絡線。新德里最近就建設伊朗港口基礎設施和通向亞洲內陸的交通走廊與該國進行的接觸是重要的第一步。

不利的地理位置從來不曾阻止印度與他國建立更加密切的經濟關係。但新德里的貿易和投資政策以及它在落實海外基礎設施項目方面的無能,嚴重損害了印度的地區商業形象。

同樣,在安全領域,中亞地區希望印度能夠加強在應對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新興威脅方面的合作。“伊斯蘭國”組織在該地區的崛起以及阿富汗國內日益顯現的動盪局勢使得此類合作成為一種迫切需求。莫迪還需要結束印度以往不愿在該地區展開廣泛軍事外交的狀態。克服印度的惰性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但莫迪擁有在中亞重新開始的有利條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