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噴漲專家潑冷水:缺乏中國需求 這波是「壞牛市」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綜合報導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期貨價格近期一度飆破每噸 10,500 美元,創下自 2024 年 5 月以來新高。然而,市場分析師警告,此輪漲勢主要由突發的供應中斷事件驅動,屬於難以持久的「壞牛市」,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的需求,才是判斷牛市是否可持續的決定性因素。

近期的銅價飆升主要歸因於一系列關鍵礦山的供應中斷。最新的導火線是全球第二大銅礦——Freeport-McMoRan 公司在印尼格拉斯貝格(Grasberg)的礦場,因發生泥漿湧入事故而宣布遭遇不可抗力,導致市場供應預期急劇收緊。
今年以來,銅礦供應頻現事端,包括 5 月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卡莫阿 - 卡庫拉礦山遭遇洪水;7 月智利埃爾特寧特礦山發生事故等等。
高盛商品專家 James McGeoch 將格拉斯貝格事件稱為「黑天鵝事件」。這些連續的供應衝擊,加上市場對於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和電網升級所產生的新興需求敘事,共同將銅價推向了歷史高位。
好牛市與壞牛市
儘管價格強勁,但彭博專欄作者 Javier Blas 指出,銅市存在兩種牛市:由強勁需求驅動的「好牛市」和由供應衝擊推動的「壞牛市」。當前市場的漲勢明顯屬於後者,其基礎被認為是脆弱的。
分析師強調,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其購買量約佔全球總消費量的一半。銅價若要維持一個多年、可持續的牛市,必須得到中國強勁的實際需求增長支撐。然而,當前中國並未大量採購,且衡量亞洲市場健康狀況的上海保稅庫銅溢價仍徘徊在每噸 50 美元左右,低於平均水平。
AI 與電網升級 銅成為「新石油」
雖然短期漲勢堪憂,但分析師對銅的長期前景仍抱持樂觀態度。高盛分析師 Lina Thomas 和 Daan Struyven 在報告中指出,在全球能源轉型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電網已成為「能源安全中的脆弱環節」,而銅是其中的關鍵,被譽為「新石油」。
無論是支援 AI 數據中心龐大的電力消耗,或是升級國家電網以滿足新能源整合需求,都需要大量的銅。高盛預計,到本十年末,全球電網和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將貢獻全球銅需求增量的約 60%。基於此,高盛預測銅價到 2027 年將達到每噸 10,750 美元。
短期來看,供應損失巨大,可能在未來六個月內將銅價推高至每噸 12,000 美元以抑制需求,但這並非持久牛市的信號。市場仍需警惕潛在的供應恢復,例如,因法律糾紛而關閉的巴拿馬 Cobre Panama 銅礦(佔全球供應約 1.5%),其重新開放的可能性將對市場供應產生重大影響。
- 2025降息周期,誰能決定美股走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