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貝森特終於鬆口!預告中美談判將有「重大突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下一輪中美貿易談判可能迎來「重大突破」,並特別提到將討論農產品採購議題。

貝森特的表態與兩個月前聲稱「對中美關稅水準滿意」形成明顯對比,顯示美方態度出現轉變,引發外界關注。
外界分析,這一立場轉向背後,可能反映美國對既有貿易政策的重新評估。持續高關稅對美國部分行業造成實質壓力,尤其是農業領域,美國大豆對中國出口今年遭遇嚴重下滑,目前出口量仍為零,對依賴中國市場的農業州帶來不小衝擊。
根據《CNBC》等媒體報導,中美兩國領導人計畫在本月下旬的 APEC 會議期間舉行非正式會晤,貝森特本人也將參與中美第五輪貿易談判。
這些安排顯示雙方正尋求更直接的溝通渠道,美方主動釋出積極訊號,但背後有現實考量。
美國政府初期的加徵關稅策略效果有限
川普政府初期的加徵關稅策略效果有限,貿易戰未能迅速達成目標,反而演變為消耗戰。
例如,美國大豆因關稅問題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價格高於阿根廷與巴西的大豆,影響農場收入,也可能動搖美國總統川普在農業州的政治支持。
目前美方積極推動高層對話,顯示希望尋找緩解困境的途徑。即將舉行的元首會晤,或可為緊張的中美貿易關係提供緩衝。
然而,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於,雙方是否能達成實質性進展,而非僅有口頭上的「好消息」。歷史經驗顯示,中美貿易談判通常需多輪磋商才能取得成果。
農產品採購問題被視為檢驗雙方誠意的試金石。如果美方能對中方合理關切作出回應,談判取得實質進展的可能性將增加。
同時,美國國內商界也越來越呼籲政府採取務實的對中貿易策略。
中美經貿關係複雜
中美經貿關係複雜且互補性強,中國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美國則是主要生產國之一,這種結構促使雙方都有談判需求。
除了農產品,在能源與高科技產品領域,中美亦存在合作空間。然而,美方策略轉向談判桌,也反映其似乎認識到單純施壓效果有限。
此外,雙方在知識產權保護、市場准入等傳統議題上仍存在分歧,需要結構性調整與相向而行的努力。
與此同時,中國則於近年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市場開放,也為中美貿易談判提供更有利條件。
總體而言,中美經貿關係正處於重要節點。雙方需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尋求互利共贏的平衡。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