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政府僅活14小時就垮台 馬克宏陷入「痛苦黃昏」
鉅亨網新聞中心
法國政壇近日經歷了一場令人震驚的「短命」風暴。新任總理法國新任總理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在上任僅 27 天 後閃電辭職,而隨後宣布成立的新政府更是僅維持了 14 小時 便告垮台。這場戲劇性的政治動盪立即引發國際輿論譁然,各國媒體普遍認為法國已陷入深刻的政治危機,並將總統馬克宏的任期形容為「痛苦黃昏」。

國際主流媒體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嚴厲批評和諷刺,多數評論認為這代表著馬克宏總統的權力陷入空前困境。
歐洲媒體的反應尤其尖銳:
英國媒體毫不留情地冷嘲熱諷。《每日電訊報》諷刺稱這是「馬克宏的緩慢死亡」,認為他「已經沒有骰子可擲」。《金融時報》措辭嚴厲,接連使用「勒克努災難」、「法國政治解體」等表述。Politico Europe 甚至將勒克努與英國前首相莉茲 · 特拉斯(Liz Truss)相比,諷刺其任期短暫。
義大利媒體則調侃法國打破了「短命政府」的紀錄。《都靈日報》記者稱「我們義大利人還沒搞出過如此短命的『夜班政府』呢」,強調新內閣甚至沒有來得及召開一次部長會議。
德國媒體流露出更多對實質後果的擔憂。《法蘭克福匯報》發出疑問:「法國是否已經變得無法治理?」並關注預算問題的惡化,以及德法兩國領導層同時面臨的「缺乏領導力」批評。
相較於歐洲的諷刺,美國媒體進行了更客觀的敘述和分析:
美國媒體普遍認為這是馬克宏陷入「死胡同」的明確訊號。《紐約時報》稱這是「一項令人震驚的決定」,讓勒克努政府成為「法國第五共和國史上最短命的政府」。CNN 則指出國民對馬克宏的厭倦感日益加深,認為馬克宏似乎「難以接受」去年議會選舉中「告別『馬克宏主義』」的結果。
西班牙媒體認為法國正陷入「永無止境的危機」。《國家報》(El País)分析,危機根源於愛麗舍宮,是馬克宏「草率解散國會、未聽取顧問意見」的直接後果。該報批評馬克宏在一個月籌備後仍未與任何黨派達成協議,「缺乏預見的決定令人震驚」。
碎片化議會與錯誤的判斷
這場危機的導火線被瑞士媒體《時代報》(Le Temps)歸結為新內閣名單公佈後引發的內部不滿,尤其是布魯諾 · 勒梅爾(Bruno Le Maire)意外回任國防部。勒梅爾被視為右派叛徒和長期財政失衡的責任人,他的回歸被認為是「最後一根稻草」。
比利時媒體《自由報》(La Libre)總結,這是「第五共和以來從未見過的政治沉船」。阿爾及利亞媒體則評論,這場震盪暴露出「體制的疲憊」、「馬克宏權力的脆弱」與「制度性癱瘓」,直指法國第五共和的根基正在搖晃。
未來的三種可能局面
比利時《晚報》(Le Soir)分析,在這次政治「地震」之後,法國可能面臨三種未來局面:
- 再任命一名新總理: 儘管一年內已更換三任總理,但馬克宏可能被迫尋找新的「最後籌碼」。
- 再次解散國會: 極右翼國民聯盟(RN)公開要求解散國會,以期進一步鞏固其在議會中的影響力。
- 馬克宏本人辭職: 雖然極不可能,但這是反對黨的共同呼聲。
目前,馬克宏已要求看守總理勒克努進行 「終極磋商 48 小時」。國際輿論正密切關注,要求馬克宏向國民和政治陣營解釋局勢,以應對法國歷史上這一前所未有的政治挑戰。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