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新武器:中國祭出電池出口限制 鎖定華府能源命脈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分析師指出,中國最近宣布對電池出口實施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可能對美國企業造成重大影響。

北京先前曾利用稀土作為對抗華府貿易戰的工具,但鑑於其在電池產業的主導地位,中國現在又鎖定了另一個新的談判籌碼,特別是考量到美國對能源儲存的需求日益增長,以支持資料中心並穩定電網。這些限制措施將於 11 月 8 日生效,涵蓋了電池供應鏈的廣泛範圍。
限制範圍直指核心技術優勢
這些新的出口限制包括用於能源儲存的大型鋰離子電池,以及陰極和陽極材料,還有電池製造機械。這些皆是中國擁有穩固領先地位的技術。
與過去的限制一樣,新規要求電池公司在出口產品前必須獲得中國商務部的許可證。分析師 Matthew Hales 表示,雖然這不像其他中國出口管制措施那樣影響廣泛的產業,但鑑於中國在電池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他們可以「用力擠壓,美國公司會很快感受到衝擊」。
美國能源需求激增
能源儲存對於美國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人工智慧 (AI) 蓬勃發展推動能源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據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報告指出,從 2017 年到 2023 年,美國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報告預計,到 2028 年,這一數字可能增長多達兩倍。雖然中國的 AI 發展受到美國先進晶片的限制,但在美國,「能源需求是 AI 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限制因素」。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 (BNEF) 最新數據,在 2025 年的前 7 個月,中國電網級鋰離子電池約占美國進口量的 65%。分析師表示,這些出口限制將影響這類型的電池。大型電池有助於儲存多餘的可再生能源,並在電力需求時釋放,這有助於避免停電並增強電網穩定性。
供應鏈關鍵節點面臨「巨大升級」
儘管美國近年來電池製造產能有所增長,但仍無法滿足國內對能源儲存的需求。這些美國工廠也將受到中國新限制的影響。
根據 BNEF 數據,中國控制著全球約 96% 的陽極生產能力和 85% 的陰極生產能力。
諮詢公司 Trivium China 的研究主管 Cory Combs 表示,北京將這些關鍵組件納入限制措施,代表著「一次巨大的升級」,因為中國以外的公司對這些組件的依賴程度極高。
一位曾負責特斯拉和 panasonic 內華達超級工廠電池製造的高級主管指出:「在東南部建立的許多電池工廠都將受到影響——這就是它們的原材料來源」。分析師 Hales 認為,美國未來十年內預計新增的 136 吉瓦容量,大部分仍需依賴中國供應,且難以輕易被其他國家取代。
市場震盪與企業應對
受中國政策行動影響,電池公司 Fluence Energy Inc. 的股價在上周五下跌超過 12%,創下自 8 月 12 日以來的最大跌幅,而特斯拉股價也下跌了 5%。這兩家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中國的電池組件。
電池製造商 Dragonfly Energy Corp. 執行長表示,這些政策行動「給本已緊張的全球供應鏈增添了另一層複雜性,突顯了加速國內創新的重要性」。該公司正「積極努力減少對中國零部件的依賴,作為其長期計畫的一部分」。
北京的目標:貿易槓桿與技術保護
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措施不僅是貿易談判中的關鍵籌碼,也是維持其競爭優勢的一種手段。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指出:「我認為他們非常明確地表示不願放棄核心技術,」並認為中國「確實希望在未來幾十年成為該產業的領先力量」。由於國內產能過剩,中國公司越來越依賴海外市場,因此中國打算如何執行這項新制度尚不明確。
川普揚言實施關稅
中國最終決定如何運用其電池槓桿,可能部分取決於貿易談判的結果。作為對中國最新一波管制措施的回應,川普總統表示「沒有理由」出席原定本月稍晚與習近平主席在韓國舉行的會晤,並在上周五的一系列社群媒體貼文中,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徵收額外 100% 的關稅。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