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1兆再加3500-5000億鎂!OpenAI虧百億還不斷下訂單 專家:把供應商綁成「債務共同體」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AI 浪潮席捲全球之際,處於風暴中心的 OpenAI 正以一系列天量採購訂單震動科技與金融界,這家 AI 巨頭周一 (13 日) 再傳重大動作,打算未來四年與晶片設計公司博通合作,部署 10GW 客製化晶片及網路設備。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1兆再加3500-5000億鎂!OpenAI虧百億還不斷下訂單 專家:把供應商綁成「債務共同體」(圖:Shutterstock)

這項最新協議疊加其近月已簽署約 1 兆美元晶片與資料中心採購訂單,意味著 OpenAI 恐須額外支出 3500 億至 5,000 億美元,以滿足建構 AI 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


這場「買買買」背後,市場最關切的問題浮現,因 OpenAI 今年虧損料將虧損約 100 億美元,如何支撐巨大資本開支讓外界相當好奇

高盛前銀行家、《彭博資訊》專欄作家 Matt Levine 以「世界級金融工程」形容 OpenAI 的融資策略,其核心是利用「瘋狂願景」與「說服力」,將供應商命運與自身深度綁定,讓錢的問題自己解決」。

Levine 說:「如果你欠銀行 100 美元是你的問題,欠博通 5000 億、欠每家科技巨頭數千億,那就是他們的問題。」他的觀察直指 OpenAI 的「金融煉金術」,其與晶片廠商的合作遠非簡單現金交易。

以 OpenAI 與超微的協議為例,表面是購買 900 億美元 GPU,實則是超微向 OpenAI 發行認股權證,若超微因 OpenAI 的大規模採用股價上漲,OpenAI 持有的潛在股份價值將與採購成本抵消,近乎「免費」獲得算力。這種「股權換採購」模式,將硬體銷售轉化為股權綁定,使超微的長期估值與 OpenAI 的基礎設施成長深度掛鉤。

OpenAI 跟輝達的合作則更顯巧妙,後者打算向 OpenAI 投資 1000 億美元,資金反哺後者購買自家晶片,形成「循環收入」,供應商投入最終以收入形式回流。

但這些精巧設計難掩資金缺口的嚴峻。根據高盛分析,若計入與輝達共建資料中心、「星際之門」專案等未來資本承諾,OpenAI 明年總資金需求將飆升至約 1140 億美元,其中 75% 依賴外部股權與債務融資,自身收入僅佔 17%。即便以目前營運成本,明年的基礎設施開支也需要 350 億美元,遠超過每年約 130 億美元的收入。

更令人咋舌的是 OpenAI 的長期野心。執行長奧特曼向員工透露,目標到 2033 年建成 250GW 算力,以現行標準需耗資逾 10 兆美元。

對此 DA Davidson 分析师 Gil Luria 對 OpenAI 財務能力持懷疑態度,並直言稱 OpenAI 根本没有能力兌現這些承诺,OpenAI 延續了「矽谷假戲真做到成功」的邏輯,靠願景吸引資源。

這場豪賭的本質,是以 AI 顛覆性前景為槓桿,撬動整個科技生態投入。從博通股價因合作消息飆漲 11%,到輝達、超微的深度綁定,供應商已用行動投票。

但對 OpenAI 而言,若無法快速實現業務暴力變現,或是推動晶片廠商進一步股權入股,持續的外部融資將成為其「星際之門」計畫​​成敗的關鍵。畢竟,在 AI 競賽終局到來前,誰能率先填滿算力黑洞,便能定義下一個時代。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