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併購大戰略 霸氣外露 買遍全世界
先探投資週刊

國巨以併購為成長引擎,三十年間橫跨歐美與亞洲市場,從美國普思電子、基美,到德國賀利氏、法國施耐德,再到日本芝浦電子。這條併購之路,不僅讓國巨從電阻電容製造商升級為全球前三大被動元件廠,更逐步擴展至感測與電源管理領域,奠定其成為「整合型電子零組件供應商」的產業地位。
【文/吳旻蓁】
今年以來,日本市場因著一場跨國併購戰掀起波瀾,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國巨自二月對日本溫度感測大廠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提出股票公開收購(TOB)後,歷經半年多談判與價格攻防,終於在近期成功拿下芝浦八七%的股權,以每股七一三○日圓的最終出價,擊退日本本土「白武士」美蓓亞三美(Minebea Mitsumi)的六二○○日圓。在外資幾乎難以攻陷的日本製造業領域,國巨這一舉不僅是將下一家公司納入麾下,更是闖進了日本製造的象徵性禁區。
幾經周折成功拿下芝浦股權
回顧這場收購戰,國巨宣布有意收購芝浦電子後,美蓓亞三美隨即出手競價,雙方從價格戰一路打到法律戰。國巨為了展現誠意與決心,四度調高收購價、九度延長公開收購期限,最終以穩健策略與真誠溝通打動股東,成功拿下主導權。這場交易不僅震撼日本資本市場,也讓國巨的全球併購戰略再添重要一塊拼圖。
觀察國巨歷年併購路徑,從美國的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基美(Kemet),到德國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Heraeus Nexensos GmbH)與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再到如今的芝浦電子,國巨不斷以收購方式擴展產品線,逐步形成橫跨各式電子零組件的完整布局。
而國巨的每一次併購,都是在補足產品線或是市場版圖的關鍵缺口,像是一九九六年收購德國最大功率電阻製造商 Vitrohm,建立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布局;二○二○年收購飛利浦電容電阻元件和磁性元件,擴大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布局;一八年收購的美國普思電子,讓國巨第一次從被動元件跨出半步,進入磁性材料與天線領域。這筆交易的關鍵在於,它讓國巨的產品線延伸到電源傳輸與訊號連結,也為後來的車用電子與工業規格利基市場打開新門。
二○二○年,併購美國電容大廠基美更是一大里程碑。基美擁有從鉭質電容、薄膜電容到高端車規產品的完整布局,它的客戶清單裡,有幾乎所有國際一線汽車與工業電子品牌。這項併購不僅讓國巨一舉晉升為全球第三大被動元件廠,更在產品深度、技術門檻與國際認證等面向全面升級,使公司在工業、汽車、醫療等高附加價值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合併前,業界普遍認為國巨與全球龍頭村田的技術差距約為一至一年半,但基美的加入成為了國巨進軍高階應用市場的重要突破口,使其得以跨入軍工、航太、醫療與車用等高端應用領域;同時,國巨也擁有村田與三星電機所缺乏的鉭電與晶片電阻產品布局,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被動元件市場的競爭優勢。
以併購為槓桿 打通全球版圖
二三年,國巨的併購視野開始轉向「感測」,因隨著電動車、AI伺服器與工業自動化設備功率密度不斷提升,精準的溫度控制成為系統安全與效率的關鍵。因此國巨先後收購德國賀利氏集團旗下的溫度感測事業體以及施耐德旗下的特勒美科傳感器,擴大傳感器業務布局,正式進入溫度與工業感測領域。這兩筆收購補上國巨在「熱管理」與「工控應用」的技術空缺,讓產品組合從電流流動延伸至電力與溫度監控。(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7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