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創高回檔是風險還是機會?巴菲特指標告訴你答案
鉅亨研報


巴菲特安全邊際選股是?概念與市場應用
2025 年 10 月 13 日,台股經歷了一場震撼性修正,盤中一度重挫逾 830 點。市場恐慌情緒瀰漫,不論好壞,許多股票都被非理性拋售。然而,股神巴菲特的教誨此時更顯珍貴:「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面對崩跌,我們應當利用巴菲特「安全邊際」的核心概念,鎖定那些財務結構強健、獲利能力頂尖,卻因為大盤連累而被錯殺的公司。這正是將選股標準量化,在市場最低迷時找到「打折精品」的最佳機會。
巴菲特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的概念源於他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其核心思想是:當股票的市價遠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入,以確保在判斷錯誤時仍能有緩衝空間。簡單來說,就是買入價格必須留有足夠大的折扣。
當台股出現系統性暴跌時,許多公司的市價會暫時性地偏離其內在價值,使安全邊際突然擴大。我們的目標,就是利用這次恐慌,以最優惠的價格買到內在價值最高的公司。
ROE 與 P/E 概念及應用:定義「好公司」與「抄底價」
在崩跌行情中,我們必須堅守原則:只買頂級的精品,而且價格必須超級優惠。
1. 堅守「好公司」底線: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暴跌考驗的是公司體質。真正的好公司,其獲利能力(ROE)不會因為大盤一天下跌 400 點而改變。
ROE = 公司淨利/ 股東權益
我們的底線: 長期且穩定維持 ROE 在 15% 以上。只有能持續為股東創造高回報的公司,才能撐過系統性風險。
2. 瞄準「抄底價格」:本益比 (P/E)
股價暴跌使 P/E 的分子(股價)大幅縮水,這時本益比下降。這是擴大安全邊際最直接有效的時刻。
本益比 (P/E)= 股價/ 每股盈餘 (EPS)
危機入市策略: 我們應鎖定 ROE 依然優秀,但 P/E 因為恐慌性拋售被壓低到極具吸引力的公司。
安全邊際選股的挑戰:如何量化構建有效的選股清單
當市場劇烈波動時,情緒常常凌駕理性。若想實踐巴菲特「好公司、好價格」價值投資原則,重點不只是選對股票,而是建立一套客觀、具紀律的篩選機制,協助我們在雜訊中找到真正被低估的優質企業。以下是四個量化條件,幫助投資人冷靜判斷「跌出好價格」的股票:
- 近四季 ROE > 15%:代表企業具備優異獲利效率,基本面穩健,不易受短期景氣影響。
- 稅後淨利率 > 10%:確保公司高獲利來自本業經營,而非一次性或非經常性收入。
- 本益比(P/E) 13:從傳統的 15 倍下修,進一步鎖定恐慌中出現的超跌好價位。
- 冷靜執行,不受雜訊干擾:將上述條件視為紀律依據,有助克服投資時的主觀情緒與市場雜訊。
這些條件不只是數字,也幫助你在市場低迷時做出理性決策的工具。
最新巴菲特選股清單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