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mute創辦人詳談「1011 驚魂夜」與後市預測
鉅亨網新聞中心
10 月 11 日,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一場史詩級的暴跌,短時間內蒸發據估算高達 250 億至 300 億美元,震驚全球投資者。事發近一週後,市場對這場「1011 驚魂夜」的成因與後續影響仍餘波盪漾。

業界頂級市場創造者 Wintermute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 Evgeny Gaevoy 近日接受 The Block Podcast 採訪時,深入剖析了這場危機。
Gaevoy 指出,導火線雖看似是與美國總統川普相關的新聞,但真正釀成巨災的,是市場結構性問題、高槓桿與基礎設施的集體失靈。
Gaevoy 形容,暴跌發生時的「一小時內,市場完全失序」,這對包括市場創造者在內的所有參與者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
對於此次清算規模為何能達到此前第二大清算事件紀錄的五倍以上,Gaevoy 則認為這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他指出:「一方面,系統中的槓桿確實更多;另一方面,市場也有了更多代幣品類、更多永續合約產品,而三四年前根本沒有這麼多潛藏巨大風險的永續合約。」
然而,更致命的是基礎設施的失靈。Gaevoy 強調,當市場出現極端下跌時,市場創造者並非「不願提供流動性」,而是「根本做不到」。
他解釋:「比如你在 Binance 買入,在 Coinbase 賣出,結果發現兩邊的提現都被堵死,根本無法轉移資產。」
Gaevoy 指出,當人們說「市場創造者退出市場、不願提供流動性」時,實際情況往往並非「不願意」,而是「根本做不到」,無法在這裡報價,也無法在那裡掛單,因為資產根本動不了。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金融(DeFi) 同樣難以倖免。這正是問題的核心所在:跨平台調倉幾乎無法進行。
ADL 機制混亂:交易所的「最後防線」失靈
此次事件中,一個鮮為人知的機制:自動減倉(ADL)成為了混亂的放大器。
Gaevoy 解釋說,ADL 是交易所在極端情況下用來防止系統性崩盤的機制。一般情況下,當交易者的永續合約倉位出現保證金不足時,系統會自動在市場上平倉;若平倉失敗,虧損原應由「保險基金」吸收。
然而,在極端市場中若保險基金資金不足,交易所會啟動 ADL,強制削減部分空頭倉位,以抵消爆倉多頭帶來的虧損。
這種「人為配對」的虛擬抵消方式,可以暫時防止價格暴跌、維持交易所資金平衡。
Gaevoy 指出,ADL 機制原本幾乎不會被觸發,許多大型交易所多年來從未啟用過。然而,本次市場大幅下跌中,ADL 機制卻大規模啟動,反而引發更多爭議。
他表示:「ADL 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在極端連環爆倉情況下保護市場穩定,避免價格直接被打到零,導致交易所陷入資不抵債。」
Gaevoy 批評,此次 ADL 執行「顯然極為混亂」,最大問題在於執行價格不透明、定價邏輯不合理。
他舉例指出:「市場價格在 1 美元時,我們的空單卻被系統以 5 美元的價格強制平倉。這樣的價差完全無法對沖,瞬間造成巨額虧損。」
他表示,這樣的定價方式不僅缺乏邏輯,更讓機構投資人難以信任交易所風控系統。
Gaevoy 認為,ADL 機制的執行價格是未來幾天甚至幾週的爭論焦點。多家交易機構將要求交易所說明 ADL 的價格如何制定、匹配邏輯是否公平,以及是否存在系統性偏差。
他強調,理論上 ADL 是「優雅的解決方案」,但前提是執行要有序、透明,否則只會讓市場信任進一步受損。
借鏡傳統金融?Gaevoy 呼籲引入「熔斷機制」
在討論如何避免未來重演災難時,Gaevoy 提出了一個在加密領域極具爭議的建議:引入「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s)。
他表示:「在傳統金融市場,幾乎每個交易所都配有熔斷機制,但在加密市場裡,沒有任何一家交易所有這種機制。」
他認為,熔斷機制可以在資產短時間內暴跌(如穩定幣脫錨)時暫停交易或切換為拍賣模式,從而保護散戶免於連環清算。
不過 Gaevoy 也承認,熔斷機制要真正有效,必須「大多數交易所都得協同採用」,否則單一交易所的熔斷將效果有限。
至於市場上流傳交易所會故意「拔網線」的陰謀論,Gaevoy 認為可能性極低。
他直言:「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的基礎設施都很糟糕」,在高負載時崩潰是技術落後的直接結果,而非人為操縱。
Gaevoy 說:「我並不認為交易所會故意『當機清算散戶』來賺保險基金的錢,那樣做風險太大。」
市場連鎖暴雷風險低 後市流動性將湧向主流幣
儘管此次清算規模遠超 2022 年的 Luna 或 FTX 崩盤事件,但 Gaevoy 認為市場發生系統性「暴雷」的傳染風險已大大降低。
他分析,與 2022 年(如 3AC 與 Genesis、Gemini 互相牽連)相比,「現在市場的互相糾纏程度降低了很多」,風險隔離做得更好。
因此,即使有小型機構倒閉,其影響範圍也將非常有限。
極端行情後的經驗與教訓
在被問及此次市場崩跌與 ADL 事件後,Wintermute 是否有反思與改進計畫時, Gaevoy 表示,這類極端事件的最大挑戰在於發生頻率極低,「可能一年或兩年才會出現一次」。
他指出,雖然每次事件都能帶來經驗與啟示,但若為此投入大量資源去專門優化應對系統,「未必划算」。
Gaevoy 表示:「很多市場創造者這次乾脆退出市場了,因為這種極端行情根本不適合他們的系統運作。我們仍在市場中,但也只是以非常有限的倉位參與,前面提過的庫存問題讓我們操作空間受限。雖然並非首次遇到類似情況,但這次確實比以往更艱難。」
談到 ADL 的實際經驗時,Gaevoy 坦言,這是他們未來需要更好處理的部分。
他表示,Wintermute 的系統反應速度很快,能即時偵測到未平倉變化並自動調整倉位;但當系統在短時間內收到數百封來自交易所(如 Binance)的 ADL 通知時,仍需要人工介入管理。
Gaevoy 說:「你可以設計一個完美的系統,讓它在極端情況下自動運作無誤,但這樣的設計對一年中其他 364 天來說毫無意義,不值得投入。」
Gaevoy 透露,Wintermute 團隊在事件發生後已召開內部會議,討論如何優化報價系統的風控機制。
他表示,未來或將調整觸發條件,讓系統在極端行情下不至於過於激進停機,並維持穩定交易能力。
儘管經歷極端市場與 ADL 虧損,Gaevoy 對 Wintermute 的整體表現仍感到滿意。
他說:「我們在 ADL 上確實有一些損失,但因為高波動環境也賺了不少,最終相互抵消後表現不錯。當然還有進步空間,但整體而言,我們的反應與控制都令人滿意。」
Gaevoy 也提到,當前市場謠言與恐慌情緒蔓延,Wintermute 花了大量時間與交易對手、合作夥伴及協議方溝通,說明自身庫存與倉位狀況。
他說:「這確實麻煩,但也情有可原,畢竟大家都很緊張。」
展望後市,Gaevoy 表示,未來幾個月的市場走勢將出現結構性變化,特別是「主流幣與山寨幣」之間的分化會更加明顯。
Gaevoy 指出,這次爆倉主要集中在山寨幣與迷因幣板塊,而這些代幣的數量如今已遠超四年前。
隨著資金減少、投資人變得更謹慎,短期內「山寨幣季節」不太可能再度出現。他說:「投資者的資金更少、更挑剔,每天雖仍有新散戶入場,但短期復甦有限。」
相較之下,比特幣(BTC)、以太坊(ETH)、以及 Solana(SOL)在本輪波動中的表現相當穩定。即使部分山寨幣如 Cosmos(ATOM)一度暴跌 99.9%,BTC 與 ETH 最大跌幅僅約 15%,非常溫和。
被問及這是否意味市場正逐漸成熟時,Gaevoy 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他指出,比特幣如今已是「機構級資產」,擁有 ETF、MicroStrategy 的長期持倉支持,以及 CME 期貨等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以太坊正快速靠近這一層級,而 Solana 也在追趕中。
Gaevoy 補充說:「除非出現極端的黑天鵝事件,例如量子計算攻擊,否則我不認為比特幣會再出現劇烈閃崩。」
隨著 ETF 增多、機構投資通道擴大,Gaevoy 認為,主流加密資產的波動性逐漸降低,使投資人可在更高信心與更高槓桿下持有 BTC、ETH 及 SOL。
未來,這三大資產將吸納越來越多的流動性與杠桿資金,成為市場的核心。
- 佈局加密資產,台北台中鉅亨買幣實體授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