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輝達終將成為遙遠的記憶 但這是好事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Marketwatch》報導,多位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指出,輝達 (NVDA-US) 不可能永遠維持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地位,因為「創造性破壞」是推動長期經濟成長的根本力量。

西北大學經濟學家 Joel Mokyr、法國高等研究院與 INSEAD 教授 Philippe Aghion,以及布朗大學教授 Peter Howitt 三人獲頒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研究強調,當新技術或新產品問世時,舊企業必然被淘汰,這種「創造性破壞」雖具破壞性,卻是創新的驅動引擎。
根據歷史統計,若投資人自 1981 年起每年買進前一年市值最大的標普 500 成分股,100 美元至今僅增值至 2,640 美元;相較之下,若持續投資標普 500 指數,資產可增至 11,729 美元,顯示長期而言,新興產業的崛起比守著舊龍頭更具成長力。
過去數十年間,市場領頭羊依序由 IBM(IBM-US)、奇異 (GE-US)、埃克森美孚(XOM-US) 與蘋果 (AAPL-US)輪替,如今則輪到輝達稱霸。學者認為,這只是市場自然演化的一環,最終也將被下一代創新者取代。
不過,學者也對美國近來的保護主義趨勢表達憂慮。Aghion 指出,「任何阻礙開放的行為,都是對成長的阻礙。」
他警告,美國政府近年積極入股多家企業,包括英特爾 (INTC-US)、MP Materials、Lithium Americas 與 Trilogy Metals,並持有美國鋼鐵(X-US) 的「黃金股」,顯示政府干預市場競爭的傾向正在升溫。
三位學者認為,保護主義浪潮與潛在貿易戰的升溫,恐將成為全球經濟與創新的「烏雲」,長期來看不利於世界成長動能。
- 股神領路.日本啟航!跟上日本商社投資熱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