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六年「川習會」 象徵性會面難改美中角力現實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美國總統川普預定本周五 (24 日) 展開出訪亞洲三國的行程,並在下周四 (30 日)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會晤,象徵六年來首場「川習會」。川普企圖藉此機會取得快速勝利,即使這場受高度矚目的活動難以實現他所暗示、關於美中核心競爭議題的全面性協議。

在兩人會面前,川普周四表示,他想要把與中國之間將在 11 月到期的關稅休兵期予以延長,藉此說服習近平恢復採購美國黃豆、放寬稀土出口管制,並打擊芬太尼,但同時也保留他認為必要的貿易壁壘。
川普向記者說:「我想,我們會在所有事情上達成協議。」
川普還提出難以實現的核武協議構想,並表示希望說服習近平向俄羅斯總統普丁施壓,以結束烏克蘭戰爭。對川普來說,這個結果將能讓在以色列與哈瑪斯停火之後,多添一筆促進世界和平的紀錄。
但彭博指出,川普在追求協議的過程中,往更注重形式而非實質內容。分析人士預料,就算雙方在南韓舉行的峰會上達成任何協議,頂多也只是讓緊張情勢降溫,遠遠稱不上是一項能真正解決核心衝突的全面協定。
前白宮中國事務顧問、現任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 研究員的 Henrietta Levin 說:「雙方顯然都在尋求關係的穩定,但究竟是在誰的條件下達成穩定,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在這點上,我認為很不幸地,北京才是掌握主導權的一方。」
川習談判風格迥異
川普對結果的渴望,可能讓他對中國提出的核心要求屈服,包括取得先進半導體以及台灣議題。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並未排除這類妥協的可能性。
然而,鑑於國安和國內政治上的風險,身為一個美國總統,川普不太可能在這些議題上退讓太多。這也降低了達成的遠大協議的可能性。
川普的談判風格與習近平截然不同,他經常從「交易」的角度出發,利用槓桿取得短期勝利,習近平著眼長期,並以國家製造能力及自然資源優勢作為支撐。
舉例來說,川普堅持中國必須放棄嚴格的出口管制,這個立場其實凸顯出,中國穩坐全球稀土供應和加工大國的槓桿地位。但習近平把稀土主導權視為關鍵戰略優勢,若美國沒有重大讓步,他不太可能退讓。
清華大學國際安全與戰略中心研究員孫承浩指出,中國的槓桿作用「不是一個簡單的談判籌碼」,這使得北京幾乎不可能順從川普的要求。「若要扭轉這項政策,美國必須作出巨大的讓步,很可能涉及撤回科技制裁,而這在華府政壇目前是不可行的。」
事實上,美國正考慮另闢蹊徑——據傳將加強對含有美國軟體設備的出口管制,可能波及電腦、引擎等各種商品的銷售。
鷹派的擔憂
這些發展升高了整個亞洲經濟的風險,包括那些曾被川普關稅影響,但仍被視為美國重要盟友、有助遏制中國崛起的國家。川普即將在接下來幾天訪問其中三國:馬來西亞、日本與南韓。
部分美國的「對中鷹派」人士擔心,川普喜好談判的個性、追求採購承諾和其他貿易勝利的渴望,可能促使他做出原本在政治上難以想像的國安讓步,包括偏離美國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
中國已要求白宮正式聲明「反對台灣獨立」,川普也承認,台灣很可能會被列入議程。川普本周稍早形容,台灣是「習近平的心頭好」(the apple of Xi"s eye)。
布魯金斯學會全球中國專案共同負責人 Patricia Kim 表示:「川普對台灣沒有傳統立場,尤其相比前任對台灣的支持,他表現得明顯冷淡。」
她認為,北京可能將此視為一個可以施壓川普達成交易的領域,另一種情況是,如果川普能從中獲得回報,也可能用來達成交易。
美中各執一詞
美中雙方對於最近衝突升級的原因各執一詞:美國指責中國新的出口管制,中國則抨擊,美國把制裁擴大到黑名單企業的子公司,違背了承諾。
隨後是一連串的擴大懲罰和新祭出的貿易威脅:中國制裁南韓航運巨頭韓華海洋公司在美國的事業,指控其協助美國對中國海事實力的貿易調查。川普則揚言,可能在 11 月 1 日前對中國商品加徵額外 100% 關稅,並限制從中國進口二手食用油。
這場貿易衝突正在考驗兩國承受經濟痛苦的能力。關稅推高了美國消費品價格,並影響中國進入最大單一出口市場的能力。川普上周承認,他所威脅的關稅「無法持久」。
然而,智庫 Heritage Foundation 高級研究員 Steve Yates 認為,川普仍擁有經濟槓桿,因為中國比美國更需要美國市場,「他們可能高估了自己承受痛苦與中斷的能力」。
與他國貿易談判懸而未決
雖然川普此行焦點仍集中在川習會,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仍懸而未決,包括與南韓、印度和巴西的協議。甚至日本承諾的 5500 億美元投資基金條款,迄今尚未最終敲定,這對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也是潛在考驗。
目前還尚不清楚,川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是否能完成一項廣泛的貿易框架,其中包括對美國的 3500 億美元投資承諾。
知情人士透露,與越南、印尼及菲律賓預料不會簽署任何貿易協議。
川普可能會與巴西總統魯拉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會面,該國曾被加徵 50% 關稅,並在東協峰會上舉行儀式,解決泰國與柬埔寨長期的邊界爭議。
Hudson Institute 日本分析師 William Chou 表示,加強與美國夥伴的協議,可提升川普在習近平面前的籌碼。他說:「如果目標仍是試圖與北京達成有效的協議,最好盡可能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 全球陷入搶銅大戰 為何各國開始「囤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