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解析川普復仇之旅與權力擴張:掃除「內部敵人」、掌握權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贏得選舉近一年後,正利用其「至上地位」,在國內展開一場「復仇之旅」,同時在國際上鋪設新的世界秩序。報導形容,川普的第二任期讓其反對者四分五裂,昔日盟友紛紛歸隊,支持者則如痴如醉。

《金融時報》指出,與第一任期相比,川普此次壓倒了國會,內閣成員爭相頌揚,最高法院也幾乎不再構成制衡。
報導引述川普幕僚的說法稱,川普認為「如今所有人都站在我這一邊」,文章則分析指出,造成這種轉變的關鍵在於:「這一次,人們害怕與川普作對。」
報導稱,川普正深陷其前助手所稱的「復仇之旅」。在國內,他的方向非常明確,即掃除「內部之敵」。
《金融時報》以查理 · 柯克(Charlie Kirk)的追思儀式為例,稱川普在會上公開否定這位遭暗殺的「基督教民族主義者」所倡導的寬恕精神,並坦言:「我憎恨我的對手,也不希望他們過得好。抱歉。」
而就在幾天後,川普就在匡提科向軍方高層表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對付「內部之敵」。
數週以來,聯邦檢察官已起訴了前聯邦調查局(FBI)局長 James Comey、紐約州司法部長 Letitia James,以及川普的前國家安全顧問 John Bolton。
Bolton 在被起訴前幾天就向《金融時報》表示:「他(川普)絲毫不作掩飾,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報復任何與他作對的人。」
報導還提到,川普同時呼籲逮捕或監禁多位民主黨州長、市長、在任參議員、退役將領及前中情局局長等。
「忠誠測試」下的寒蟬效應
《金融時報》採訪了數十位人士,包括議員、企業高管、退役將領、現任與前任官員等。
該報指出,這種恐懼氛圍源於川普臭名昭著的「忠誠測試」,其影響已遠超政府內部。
報導指出,許多前拜登政府官員至今都難以找到工作。一位前白宮非政務人員稱,用人單位會說:「我們很想聘用你,但不值得冒這個險。」
上月,川普公開要求微軟 (MSFT-US) 解雇曾在拜登政府任職、現被聘為全球事務負責人的 Lisa Monaco,稱其為「國家安全的威脅」,而此舉已對其他雇主產生寒蟬效應。
《金融時報》指出,在川普第一任期中那些曾試圖約束他的人,如今反而最危險。
位居「清算名單」前列的是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Mark Milley。川普重返白宮後,Milley 與 Bolton 一同失去了政府得安全保障。
報導稱,Milley 如今頻繁收到死亡威脅,只得隨身攜槍。
美國軍隊被重塑:槍口對內
報導稱,川普與自稱「戰爭部長」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不斷告訴美軍,他們的主要敵人就在國內,即數百萬非法移民及庇護他們的人。
赫格塞斯誓言要讓士兵免受所謂「覺醒式」交戰規則的束縛,並重塑美國的軍人倫理。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即將發布的《戰略防務評估》據報把來自西半球的威脅,置於與中、俄競爭之上。
在匡提科,川普也曾對軍方高層表示:「我們正遭遇來自內部的入侵,與外敵並無不同,只是從許多方面更難對付,因為他們不穿軍裝。我們應該把一些危險的美國城市當成軍隊的訓練場。」
《金融時報》採訪的退役將領均表示,他們擔憂川普正跨越「文官與軍隊關係」的紅線。
此外,外界普遍懷疑,由川普親自欽點的現任參聯會主席凱恩(Dan Caine)能否像前任那樣,拒絕潛在的非法命令。
報導還提到,隨著川普已將國民警衛隊派往洛杉磯、華盛頓特區、芝加哥等多座城市,一些人認為美國國防部已越過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司法制衡與川普的家族利益
儘管下級法院已對川普的舉措下達了三百多份禁制令(例如暫緩遣返移民的行動),但《金融時報》指出,美國最高法院去年就總統「公務行為」作出「全面豁免」的裁決,使川普幾乎免於一切追責。
報導稱,律師們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匈牙利總理歐班甚至希特勒,也注意為自己的行動尋找「法律根據」,儘管沒有嚴肅的人會稱川普為「納粹」。但許多人確信,他盯上的正是美國的民主。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Andrew Weissmann 表示:「我一直強調,即便是『合法的』,也同樣令人害怕。」
此外,在商界方面,報導指出,與 2017 年相反,如今美國的億萬富豪,包括馬斯克、貝佐斯、祖克柏等,都紛紛轉向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為其唱讚歌。
《金融時報》的調查稱,川普家族在第二任期同樣風生水起。川普在競選期間轉向支持加密貨幣,並發行了「迷因幣」 $TRUMP 。過去一年,川普及其家族借助這波「加密熱」獲得了逾 10 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此外,加密貨幣也成為川普外交政策的核心。由其子設立的「世界自由金融」(WLF)公司成為各國政府尋求「俘獲」川普的載體。阿布達比、巴基斯坦已向川普家族提供了加密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卡達還向川普贈送了豪華公務機,並與美國簽署了「北約式」的共同防禦條約。
然而,一位北約重要盟友的外長卻對《金融時報》表示,他們不確定川普是否會兌現北約第五條的集體防禦承諾。
誰還能制衡川普?
至於能制衡川普力量,《金融時報》指出,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認為,美國人民是約束總統的「最後一道閘門」。
裴洛西表示,為了拯救民主,民主黨人正利用聯邦政府停擺一事,將焦點拉回醫療保健等「餐桌」議題。
然而,報導也描述了上週六的分裂景象:一邊是全美舉行的反川普「不要國王」(No Kings)遊行;另一邊,副總統 JD· 范斯(JD Vance)則在軍事演習上宣稱,左翼對美軍的黨派性影響時代已經結束。
報導引述律師 Abbe Lowell 的話稱,他仍相信「總有一天,士兵們會拒絕把槍口對准美國人,國會也會記起自己的憲法角色」,人們必須「懷著希望生活。」
《金融時報》指出,有關於「是否體面」的質問對川普幾乎毫無作用,因為在每天無數次重複的政治節奏中,「體面」早已缺席,只剩下對「權力」的追逐。
《金融時報》認為,如今的美國,宛如一場「贏者通吃」的綜藝秀,川普既是節目的主持人,也是舞台的焦點,最後只會有一位勝利者。
但川普的前顧問 Steve Bannon 就對《金融時報》表示,「火車已經出站,而且不會減速」,他甚至預測「更多類似柯克的政治暗殺事件」極有可能發生。
報導最後引述參議員 Mark Warner 的觀點作結:「我們必須想辦法讓跨領域的人們一起站出來捍衛法治,從商界、軍界到公民社會與媒體。我不再相信我們的政治機構會自己做到這一點。」
- 股神領路.日本啟航!跟上日本商社投資熱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