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瘋狂的股市造富效應 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危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式造富速度之快,確實讓人感到震驚。然而,讓人感到失望的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崛起,不少致富者卻是依賴於國內特殊的造富機制而改變命運。但是,真正依靠雙手,勤勞致富的人卻少之又少。

實際上,縱觀過去十年,中國產生了諸多的暴富神話,期間也出現了不少的暴利行業。不過,縱觀這些暴富機會,最為典型的,莫過於以下這幾種。


其一、依靠醫療暴利謀求暴富。

事實上,一直以來,“看病難”“看病貴”當屬中國老百姓最為常見的煩惱。然而,在實際中,“以藥養醫”現象的頻繁出現,卻直接推高了老百姓的看病成本。與此同時,隨著先進的醫療器械普及,市場又產生出另一個具有高利潤的牟利渠道。對此,從“以藥養醫”的單獨出現,到“以藥養醫”及“以械養醫”的同時出現,實則強化了醫療行業的暴利空間,不少利益者最終也實現了“暴富”。

其二、依靠教育壟斷謀求暴富。

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的教育,本來屬於公益性的事業。然而,在過去多年,教育行業卻逐漸演變為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之一。實際上,在具體操作中,不少利益者借助教育壟斷而大肆斂財,最終實現了暴富的目的。

其三、依靠殯葬業的暴利空間謀求暴富。

事實上,自2003年以來,殯葬業已經有多次出現在“中國十大暴利行業”的榜單之中。具體來看,一邊是殯業收費名單繁多,不少壟斷機構特意坐地起價;另一邊卻是整個行業處於“三無”狀態,且開發運作成本極低,由此為其牟取暴利創造了極大的空間。

其四、借助房地產業謀求暴富。

過去十年,當屬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然而,在這一黃金發展期內,卻主要造就了兩大群體的暴富機會,一個是專業炒房客,而另一個則是因拆遷而實現一夜暴富的群體。

針對前者,有部分群體借助特殊的關係,提前做好版面,而后大舉“囤房”。待房價大幅拉升之后,其身價輕易實現暴漲。期間,還涌現出一批備受社會熱議的群體,如房叔、房姐等。但是,在專業炒房客身價暴漲的背后,實則也反映出社會貧富差距已經越拉越大。

針對后者,要做好劃分。因為,對於拆遷戶而言,也有不少“弱勢者”因被強制拆遷而遭到利益的損害。

不過,隨著近年來因“拆遷暴富”的神話越來越多,不少被拆遷戶,也借助各項的優勢,獲取巨大的補償利潤。更有甚者,為了讓自己獲得的“補償”更多,故意采取違規建設等舉措,由此也引發了諸多的違建亂象。

至於其五,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股市造富效應了。

實際上,縱觀中國股市二十余年的歷史,基本離不開“七虧二平一盈”的定律。然而,總有一些群體,卻能夠“包賺不虧”,甚至是盈利數倍乃至數十倍以上。

談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些群體,即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以及原始股股東。

以本輪牛市為例,其中,上證指數累計上漲超過1.5倍,而創業板指數更是出現翻數倍的走勢。然而,在此期間,獲利最豐厚的,莫過於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相關的原始股股東。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這類群體的持股成本極低,有的持股成本更是低至1元以下;另一方面,則是這類群體具備獨特的資訊優勢,能夠在資訊優勢、持股優勢等背景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上市公司高管而言,他們也善於借助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漏洞來謀求利潤最大化,實現及時的利潤“收割”。

具體來說,即上市公司高管在股價到達一定高度時,借助離職的方式,成功避免了較長的持股鎖定期。因為,據相關規定顯示,上市公司高管借助辦理離職手續,經過一定的鎖定期后,即可減持50%的股份。而在12個月期滿后,上市公司高管即可全部減持自己手中的股票,無需等待過長的鎖定期。

近半年時間內,我國證券市場中頻繁上演上市公司高管的離職潮,而其離職的普遍原因,實則與提前減持股票,鎖定利潤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顯然,這一系列的現象,都是時下中國股市的真實寫照。

不過,這並非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少企業為了達到發行上市的目的,不惜采取一切的代價。其中,亦有不少企業選擇了違規造假或者賄賂相關負責人等。

不可否認,在中國股市違規成本極低的大背景下,即使企業涉嫌違規造假等行為,也不會遭到致命性的打擊。待一定時間之后,企業又可以重新發起發行申請,無需為以往的過失負上過多的責任。

其實,國內企業“一窩蜂式”的追求發行上市,其本意不僅為了籌劃企業資金,擴大融資渠道以及提升企業自身品牌影響力等,而且還是為了實現自身身價的暴漲,企業總市值的飆升等。

顯然,面對強烈的市場造富效應,企業家們怎么會不敢興趣呢?不過,當企業家們“一窩蜂式”的追求發行上市的目標時,卻充分暴露出國內不少企業家“好高騖遠”“投機取巧“的心態。

因此,筆者認為,在瘋狂的股市造富效應之下,管理層也確實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國內市場造富機制的“病根”。否則,在實體經濟持續低迷的環境下,大家卻往“虛”的跑,則如此瘋狂的造富效應,終會暴露出更大的危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