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AI開發者之戰失利?彭博專欄問美國政府:為何矽谷已開始「變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曾拋出驚人預言,直言「中國將贏得人工智慧 (AI) 競賽」。儘管他隨後試圖明確說法,稱中國只比美國落後「奈秒級」,並強調美國必須「透過加速前進、贏得全球開發者」來保持領先,但他對美國前景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AI開發者之戰失利?彭博專欄問美國政府:為何矽谷已開始「變心」?(圖:shutterstock)

美媒《彭博》專欄文章、作者 Catherine Thorbecke 指出,近幾周以來,一個微妙的轉變愈發明顯:人們早已猜測中國低成本的開源 AI 模型可能吸引全球使用者,而現在跡象顯示,這種趨勢正悄然滲入矽谷內部。


矽谷名人公開認可中國模型

公開承認使用中國 AI 模型的案例正在不斷增加。風險投資家 Chamath Palihapitiya 透露,他合作的一家公司已將主要運算工作遷移到中國公司月之暗面 (Moonshot AI) 開發的 Kimi K2 模型上。他稱讚這款開源模型「實際上比 OpenAI 和 Anthropic 便宜太多」。

緊接著,愛彼迎 (Airbnb) 執行長 Brian Chesky 也承認,他的新客服系統依賴十多個不同的 AI 模型,其中很大程度上依靠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 (Qwen) 系列。他評價 Qwen:「它非常好,又快又便宜」。

鑑於 Chesky 與 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私交甚篤,他的這番言論尤其值得關注。此外,由前 OpenAI 技術長 Mira Murati 創辦的思維機器實驗室,也表示其最新研究是受到「阿里巴巴通義千問 3 團隊研究成果的啟發」。

數據佐證:Qwen 下載量超越 Llama

這一轉變也以更隱秘的方式紮根。兩家估值約 100 億美元的美國 AI 公司——AI 程式設計領軍企業 Cursor 和 Cognition AI,被外界猜測可能分別使用了中國深度求索 (DeepSeek) 和智譜 AI(Zhipu AI) 的基礎模型。

支持開源的美國聯盟「原子計畫」(ATOM Project) 透過 Hugging Face 平台整理的數據,更直接印證了這一趨勢:在開發者累計下載量方面,中國模型已超越美國。

數據顯示,這一變化起初緩慢而後急速爆發:在 2024 年初,Meta 的 Llama 累計下載量為 1060 萬次,而通義千問僅有 50 萬次;但到上個月,通義千問的累計下載量已飆升至 3.853 億次,超過 Llama 的 3.462 億次。同時,基於通義千問衍生的系統,現已占 Hugging Face 上新發佈語言模型的 40% 以上,而 Meta 的占比已降至 15%。

對於急於推出產品的開發者來說,特別是在編碼和軟體發展領域,相比於地緣政治擔憂,中國模型提供的價格與性能優勢更為重要。

文章最後提醒美國政府:儘管美國在尖端晶片和算力獲取上仍保有明顯優勢,但中國在低成本、開源化的推動下,確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這正是 AI 創新的核心力量。美國若想在長期競爭中保持領先,必須首先問問:「為什麼矽谷已經開始倒戈了?」。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