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輝達催擴產、馬斯克想自建廠 台積電為何寧可讓客戶等也不冒險?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經濟學人》周四 (13 日) 報導,AI 熱潮正讓台積電陷入兩難。一方面,訂單如雪片般飛來,AI 晶片領導設計商輝達 (NVDA-US) 上月透露,今、明兩年待交付訂單價值高達 5000 億美元。另一方面,台積電卻不願如客戶期待般大舉擴產。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台積電資本支出持續成長,但占營收比重反而下降。(圖:Shutterstock)

需求有多誇張?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最近親自訪台,敦促台積電將輝達晶片產量提高一倍。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更表示,甚至可能得自建「巨型晶圓廠」。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乾脆直接喊話:「趕快增加產能。」


台積電並非無動於衷。該公司今年資本支出約 410 億美元,較去年 300 億美元大幅成長,其中逾三分之二用於 AI 產業所需的先進製程。分析師預期 2027 年將達 520 億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資本支出占營收比重反而下降,預計未來數年持續走低。

獨占地位的壓力

目前的狀況是,AI 晶片設計商幾乎別無選擇。幾乎所有高階 AI 晶片都由台積電獨家生產。曾是製造霸主的英特爾 (INTC-US) 在先進製程上已落後,唯一另一選項三星也自顧不暇。今年 7 月特斯拉雖與三星簽下 165 億美元合約,計畫明年在德州生產 AI 晶片,但專案已傳出延宕。

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上月坦承,AI 相關產品產能「非常緊繃」,公司正「非常努力」縮小缺口。但需求仍不斷攀升。投資銀行 Jefferies 預估,輝達明年將出貨 630 萬片 AI 晶片,年增 23%。為 Google(GOOGL-US)和 Meta(META-US)設計晶片的博通需求量達 540 萬片,增幅 29%。摩根大通 (JPM-US) 更認為,台積電最先進的兩種製程將連續數年滿載。

擴產不易的現實

但擴產談何容易。一座先進晶圓廠造價 200 億美元,耗時三至四年。台積電已承諾在美國興建六座先進晶圓廠,總投資 1650 億美元,但美國營建產業效率低落,成本遠高於台灣,進度也更慢。

更關鍵的是風險考量。晶片業向來在供給吃緊與產能過剩間擺盪。製造商常在景氣時大舉擴張,需求降溫後就揹負閒置產能。避險基金 Bristlemoon Capital 的 Daniel Wu 指出,台積電疫情期間為緩解成熟製程晶片短缺而擴產,如今這些產能已供過於求。

台積電不想重蹈覆轍,也擔心,若英特爾和三星終於突破瓶頸,AI 晶片市場可能轉為供過於求。Wu 表示,若台積電兩年內砸下 800 億至 1000 億美元,結果 AI 熱潮退燒,將面臨多年產能閒置。

《經濟學人》表示,晶片設計商呼籲擴產不用先付錢,但台積電得承擔所有風險。客戶或許感到沮喪,但別指望台積電改變立場。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