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有望2026年小幅下調 但另一顆貿易定時炸彈正逐漸逼近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巴隆周刊》週三 (26 日) 報導,美國關稅水準在 2026 年有望進一步下調,受到消費者對通膨與經濟前景高度關注影響,川普政府近來已在部分民生品項上釋出調整空間,不過分析師指出,貿易政策仍存在變數,特別是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兩大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動向,將持續牽動市場情緒。

根據耶魯預算實驗室估算,目前美國實質關稅稅率約為 16.8%,雖已較 4 月高峰時的 28% 明顯回落,但仍高於 2025 年初約 2% 的水準。
川普政府本月稍早已回調咖啡、香蕉、牛肉及多項食品關稅,其中包含先前針對巴西加徵、最高達 50% 的懲罰性關稅。
市場普遍認為,政治因素將左右短期關稅走向。
Veda Partners 指出,當前以通膨與經濟為首要關心議題的選民,對國會議席的政治傾向已出現變化,至少意味著短期內關稅進一步上調的空間有限。
Beacon Policy Advisors 則預期,若政府持續釋出降低生活成本的政策訊號,後續降稅對象可能集中在其他食品、紡織品與家用品等戰略價值較低、且高度仰賴進口的商品,但鋁、鋼鐵與汽車等關鍵產業仍將維持較高關稅水準。
另一項牽動後續關稅走向的重要變數,來自最高法院即將對部分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所課徵關稅的合法性作出裁定。
過往關稅多屬於國會職權範圍,低層級法院已裁定川普動用該法源推動關稅超出授權,但政府則主張此舉攸關美國製造業復興,且總統在緊急情況下具備對外國金融交易的管制權限。
若最高法院最終否定該關稅法源,川普政府也已準備多套替代方案,包括依據 1962 年《貿易擴展法》第 232 條實施產業別關稅,透過對巴西與中國現行的第 301 條調查加徵關稅,或援引 1930 年《關稅法》第 338 條、1974 年《貿易法》第 122 條等尚未實際大規模運用的法源重建關稅架構。
耶魯預算實驗室指出,現行《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關稅約占美國關稅收入的一半。
不過,市場亦關注政府是否具備完全補上關稅收入缺口的能力。
外資分析師指出,基於民生成本與選舉考量,政府可能選擇在期中選舉後再推進相關補救措施。另有分析認為,若最高法院裁定關稅失效,政府反而可能順勢讓大量產品關稅自然到期,形成一種不需國會同意的間接刺激政策。
在對外關係方面,川普近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雙方重申維持現階段貿易緩和氛圍,川普並已接受明年 4 月訪問北京的邀請,
市場解讀,美方短期內暫緩針對半導體等關鍵產業啟動新一輪產業別關稅的機率升高。
另一方面,明年即將展開的《美墨加協定》(USMCA) 檢討作業,也被視為另一個可能牽動市場波動的關鍵變數。
美國商會指出,USMCA 涉及約 1,300 萬個美國就業機會,美國對該協定三國的製造成品出口規模,更超過對其他 12 大出口市場的總和。美國貿易代表署預計自 12 月 3 日起舉行相關聽證會,市場將密切觀察川普政府是否傾向調整或重塑該貿易架構。
- 想參與美股動能?懶人也會的被動投資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