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經濟轉型必有陣痛 上海最先放棄“保八”釋放信號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欄作者余木撰文指出,上海作為全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領頭羊,已引起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的急起直追。中央政治局會議翌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立刻返回廣州,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除了傳達政治局關於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和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意見外,更就廣東“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要求,尤其是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


政治局要求 適應經濟新常態

上周四(7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提出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后,內地頓即掀起如何主動適應新常態的熱潮。

隸屬國務院的《經濟日報》,昨天發表一篇題為“正確認識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的評論員文章,便提出一些地方的實踐表明,愈盡早轉型、主動轉型,愈能率先發展,上海就是一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好例子。

“地處東部率先發展區域的上海,是最早進入經濟新常態的地區,轉型陣痛比全國大部分地區來得早。上海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7%,稅收收入增長23%,經濟運行優於預期,初嘗到了轉型的甜頭。”經濟日報評論員認為,發展方式轉變,這是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內在要求,而上海則是轉型陣痛的先行者,可算是全國步入經濟新常態的領頭羊。

上海進入經濟新常態的經濟,對全國各地有何啟示呢?

轉型必有陣痛 滬最先棄“保八”

盡管上海是全國經濟中心,但卻是經濟增長率第一個不能“保八”的地區。由於發展方式轉變,率先經濟轉型關係,這方面的陣痛也來得特別早。2011年上海經濟還有著8.2%的增長率,但進入2012年,發展方式轉變帶來經濟增長放緩,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迅速回落到僅有7%,反觀同期中國經濟仍有8.1%的高增長。

事實上,上海“保八”失守后,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雖然其后經濟有所回升,但始終不能穿越8%這條紅線,2012年上海經濟增長為7.5%,2013年為7.7%,2014年為7.0%,2015年一季度更隨著下行壓力的加大,上海經濟增長回落到6.6%,較全國平均水平的7.0%還低0.4個百分點。

不過,正是因為率先進入經濟新常態,經過調結構的轉型陣痛后,上海有著較大的復元能力。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長迅即回升到7.0%,而隨著經濟轉型升級,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結構調整成效進一步顯現。

上海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一產業增加值下跌8.1%,而第二產業增加值亦只有1.9%增長,但第三產業增加值卻有著10.2%的高增長,因此,今年上半年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上海第三產業,高占全市gdp比重達67.1%,比去年同期的64.4%提升2.7個百分點,也比一季度的67.0%高出0.1個百分點,反映上海的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佳績。

的確,在大力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個大戰略下,近年上海金融業對其整體經濟發展愈來愈重要,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增長高達30.1%,其他產業可算望塵莫及。例如,近年方興未艾的新興產業資訊輸送,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今年上半年其增加值增長亦只有9.6%。

倡戰略性調整 廣東也急追

值得指出的是,上海作為全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領頭羊,已引起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的急起直追。中央政治局會議翌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立刻返回廣州,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除了傳達政治局關於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和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意見外,更就廣東“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要求,尤其是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經濟復雜,各地差異很大,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上海可以苦盡甘來,但有關經驗如何推廣全國,復制上海啟示也是一門學問呢!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