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那一年股市四天跌去30% 然後暴漲了五個月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事實上,偉大的中國股民曾在20年前就有了比目前這段日子更慘烈的經歷:

1996年12月16日,是個星期一。


這一天,是中國股市歷史中一個異乎尋常的日子,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中國股市開始實行漲跌幅限制。

這一天,中國股市創造了一個奇跡:所有的股票全部跌停板(僅一只飄紅)。

這一天,滬指跳空低開105點,最終收於1000點,重挫9.91%,深成指下跌10.08%。

這一天,在中國所有的證券交易廳里,都擠滿了心急如焚的股民,一個個表情嚴肅、神色緊張,往日的瘋狂再也見不到。人們焦慮的只有一件事:如何拋出手中的股票!

然而,12月17日,大盤再度跌停!從12月12日至12月17日僅僅四個交易日,大盤跌幅高達30%!

但從12月18日之后,滬指開始在900 點左右逐漸縮量企穩,年終收於917 點。急跌之后,超跌個股和績優個股率先反彈,之前炒作投機下“雞犬升天”的績差股開始被拋售,投資者情緒開始回歸理性,相對低估值的優質個股漲幅靠前。在優質個股帶動下,市場繼續回升,這波上漲一直持續到1997 年5 月,上證綜指從96 年底的855 點上漲到1510 點,漲幅高達76%。

為什么討論1996年?因為這一年和2015年相比,無論從宏觀經濟背景、資本市場發展重要性、國際背景和歷史走勢方面都極其相似。

因此,安信證券首席規則分析師徐彪從各個指標將兩個時期的股市逐一對比后,寫成文章《以史為鑒,a股上行依然可期》。

以史為鑒,a股上行依然可期

1.兩時期的宏觀經濟背景相似

兩時期經濟走勢、cpi走勢及流動性環境等國內宏觀經濟背景相似。比較次輪牛市與96-97年的宏觀經濟背景看,相似點較多。兩階段的經濟增速均下行,投資也明顯回落,96-97年經過前三年的軟著落,gdp增速落到10%,投資完成額實際增速下行至10%附近,而自去年以來gdp增速也下行至7%附近,投資增速下降至11.4%。兩階段cpi也處於下行頻道下,經濟弱勢下,貨幣環境也相對寬鬆,利率均下行。且近期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支援下,國內經濟與1996年底相似有企穩的走勢。

2.兩時期資本市場的重要性相似,且本階段重要性更為突顯

兩階段政治背景對股市的訴求均較強。1996年上半年虧損的國有企業達到43.3%,1996年國企凈銷售利潤率降至歷史最低點,全年6000余家國企破產。為了幫助國企脫困,國家有做大資本市場的迫切需要,國家采用“指標配額制”全面扶持國企上市,利用股市代替財政向國企輸血,這是驅動96年股市走強的主要動力。此外迎接香港回歸也需要較有利的環境。而次輪牛市的驅動力也在於目前我國正處於轉型期(人口紅利消失、資源優勢[-4.62%]下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突出),國家需要資本市場助力完成國企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實現經濟的轉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本屆政府借助資本市場助力經濟轉型的需求將更為迫切。

3.兩時期國際環境類似

兩階段國際背景有些相似,中國在內的亞洲資產[11.77%]均面臨美元升值的挑戰。美國經濟在這兩個階段相對強勢,96-97年美國經濟得益於資訊技術的發展,而次輪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從金融危機率先走出,經濟企穩回升,因此兩個階段美元指數均強勢,市場風險偏好較高,避險的黃金價格下跌,期銅價格則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在於96-97年間亞洲像泰國、韓國這些外向型的國家經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遇到瓶頸,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經濟瓶頸加上不合理的外匯政策已率先在資本市場得到反應。而現階段雖然發生像98年的金融危機的概率較小,但包括中國在內的資產也面臨著美元升值的壓力,加上歐洲的經濟前景仍相對不明朗。

4.兩時期指數走勢類似

從市場表現看。96-97年的牛市經歷了急漲-短期大幅度調整(政策降溫)-上漲創出新高(績優股領漲)過程。1996年3月30日,央行宣布4月1日起停辦新的保值儲蓄業務。4月1日,國務院批示要“穩步發展,適當加快”。5月及8月央行連續降息。6月20日,央行上海分行宣布,歡迎異地券商在滬開辦營業部。上海推出上證30指數。隨后深圳也推出30家績優公司。此后,深滬大盤全線飄紅,從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只。龍頭股深發展(現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從6元起步,到12月12日達到20.5元,四川長虹(600839,股吧)從7元開始到12月上旬漲到27.45元。特別最後兩個月,市場進入瘋狂模式,東北電一天就從7元升至15元,當天漲幅超過百分之一百。這個過程伴隨著莊家坐莊、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等許多不規範的行為。從10月起,由於市場的過熱,為了防范風險國家下發“十二道金牌”給股市降溫。隨著調控的累積效應,十月開始,市場開始下挫。12 月16 日,人民日報社論《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中稱:“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股票交易過度投機明顯。”同時,10%漲跌停板制度正式實施,此后兩個交易日,滬深兩地接近全線跌停。大盤從12月12 日開始的四個交易日內跌幅高達30%, 隨后開始在900 點左右逐漸縮量企穩,年終收於917 點。急跌之后,超跌個股和績優個股率先反彈,反彈一個月漲幅前二十名的十五只個股跌幅超過30%,其平均跌幅達41.85%,反彈也達42.6%,四川長虹、深發展也明顯率先止跌反彈。再往后看,經過12 月中旬全盤跌停的風險教育,之前炒作投機下“雞犬升天”的績差股開始被拋售,投資者情緒開始回歸理性,相對低估值的優質個股漲幅靠前。在優質個股帶動下,市場繼續回升,這波上漲一直持續到1997 年5 月,上證綜指從96 年底的855 點上漲到1510 點,漲幅高達76%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