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核恐怖主義威脅 全球商拆彈 普丁缺席 削核安峰會影響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歐巴馬和習近平共同出席核安高峰會議      (圖:AFP)
歐巴馬和習近平共同出席核安高峰會議 (圖:AFP)

全球50多國的領袖、政府及國際組織代表,昨日(3月31日)聚首美國華盛頓,出席一連2天的核安全峰會。比利時布魯塞爾恐襲後,外界關注「核恐怖主義」的潛在風險,峰會將主力討論此項威脅,東道主美國總統歐巴馬亦會跟法國總統歐蘭德舉行雙邊會談,但核強國之一的俄羅斯總統普丁拒絕出席,恐削弱峰會影響力。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比利時傳媒早前披露,布魯塞爾恐襲兇徒原擬襲擊核電站或盜取放射性物料,當局其後大幅加強核電站保安。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承認,不能排除恐怖分子使用核武,英國亦警告核電站可能遭網絡攻擊。美國官員透露,各國在峰會上將討論一旦發生核攻擊的處理手法。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表示,白宮暫未接獲核攻擊的情報,但相信恐怖組織渴望取得足夠原料,製造核攻擊裝置。外界普遍認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沒能力製造核武,不過若它獲得足夠的鈈、鈾、銫或鈷等物料,仍可製造能釋出放射物質的骯髒彈,引發恐慌及混亂。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核安全教授邦恩更稱,未來恐襲形式無從預測,不排除ISIS造出核武的可能性。

白宮估計全球約有2000公噸鈾及鈈可用作製造核武,若它們被盜或走私,後果將非常嚴重,但出席峰會的國家中,僅不足一半曾採取措施,加強保護放射性物料。此外,銫及鈷可作工業及醫療用途,規管較鈾更寬鬆,極端分子或可通過黑市獲取這些原料。

路透社指出,IAEA於3月30日表示,在塞爾維亞及馬紹爾群島通過後,《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只要再多6個國家同意即可生效。天野之彌對修訂案可於短期內生效表示樂觀,相信可有效減少不法分子盜取核廢料製作「骯髒彈」的機會。

《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於1987年簽署,但由於未能涵蓋對核設施的保護,因此締約國於2005年提出修訂案,擴大約束範圍。修訂需要得到2/3、即102個締約國同意批准,方可生效。修訂案之下,各締約國須保護本土核設施,妥善使用、儲存及運送核原料;各國同時有責任合作,尋找遺失的核原料,盡力減低核設施損毀帶來的災害,以及共同打擊蓄意破壞核設施的違法行為。 

歐巴馬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核武屬冷戰時代產物,無法應對今天的挑戰,促請擁有全球逾9成核武器的美國及俄羅斯展開談判,進一步減少核武存量。不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美在峰會準備階段缺乏合作,未能兼顧各方利益,普丁不會出席峰會,僅派俄駐美大使參與。

現時全球大部分核武器及鈾存量集中在俄羅斯,普丁缺席恐減低峰會取得重大成果的機會。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形容,俄羅斯缺席將錯失良機,也凸顯該國遭孤立。

除俄羅斯外,巴基斯坦拉合爾日前發生恐怖襲擊,總理謝里夫留在國內善後,取消出席峰會。該國恐怖活動猖獗,若軍方有「內鬼」勾結恐怖分子,核武器便可能遇竊,儘管這機會相當低,但一旦發生可能釀成災難性後果。此外,去年與西方就核問題達成協議的伊朗也不會出席峰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