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制裁追蹤二之一:聯合國制裁滿月 北韓出口春意寒
鉅亨網新聞中心

3月末的一天,丹東口岸內幾輛載滿大蒜、手紙等生活必需品的中國貨車正在等待通關。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聯合國安理會3月2日通過堪稱近20年最嚴厲對北韓制裁的第2270號決議。這一制裁實施一個月來,丹東口岸及最大外貿商品集散地花園物流園等地,明顯感到制裁給北韓帶來的「寒意」--口岸檢查嚴格程度前所未有,北韓貨車銳減,北韓商人購買中國商品的支付能力下滑,甚至北韓商人都感歎「中國這次好像是來真的了!」
香港《文匯報》報導,距丹東口岸約5.5公里的花園物流園區,是目前進入北韓貨車最集中的集散地。隨著丹東周邊港口運輸的不斷成熟,陸路物流功能正在削弱。讓人感受最深的是,每到半島局勢緊張,北韓貨車走貨量就會銳減。而這一次,就連一貫大手筆採購中國啤酒、麵包的北韓貨車司機都開始收緊錢袋,減少在中國停留期間的開支。
與花園物流一路之隔的一家店舖內,一位中國貨車司機壓低聲音:「最近收太緊了,我帶不進來的貨,這物流園子裡也沒誰能做了。」他埋頭跟老闆娘的兒子說起最近北韓香煙生意的不易,一段時間以來,受到國際制裁和中國大陸「3·15」打假行動的影響,北韓出口到中國的香煙被嚴格禁止--北韓假貨在邊境貿易中早已「小有名氣」。
店舖的老闆是石大爺的二女兒,此刻他的外孫小賈大學畢業後也在店裡幫忙。這家經營了20多年的店一段時間以來竟成為媒體記者觀察中朝貿易的一個便利窗口--「這幾天我這裡都成世界的焦點了,前兩天還有幾個外國記者過來呢。」小賈對於局勢的關注更多是出於自家生意的關係,「局勢一緊張,我們的生意就會受影響,特別直接。」
石大爺也不忘細數近期貨車的通過情況,「最近北韓進來的貨車就不太多了,減到六七十輛,中國去北韓的車這兩天就五六十輛,過去平常日子怎麼也得四五百輛。」已經85歲的他每天堅持看店,沒事他願意看看車牌、數?這過往的貨車。小賈半開玩笑地說:「北韓的貨車司機都可喜歡我姥爺了,一來就跟他開玩笑。」「可就是不讓人碰胸前戴?的金日成、金正恩像章,誰都不行。」石大爺反而嚴肅地回應。
位師傅和他的「十年老夥計」三輪板車。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這幾年丹東不少做對北韓貿易的人都退出了,也可以說我們對與北韓的貿易逐漸失去了信心,大局動盪讓我們這些小商販做起買賣來也很不安心,還有很多不誠信的貿易案例,加上很多東西北韓也開始自給自足,我們的生存空間也一點點變小。」去年就已退出對北韓貿易的曲先生坦露心聲。
一些北韓人做生意不誠信是促使中國邊貿商退出市場的重要因素。這樣的事在丹東口岸邊拉腳(用車載客或為人運貨)的位師傅看來,「那是多得多了」。65歲的位師傅拉腳快滿10年了,這口岸邊哪家生意好、哪家搬了家他都了然於心,「其實這幾年的活兒都不太好」。
「你看口岸這開公司的,有的效益還可以,但有的因為北韓人收了貨跑了而傾家蕩產。」一位師傅言之鑿鑿,「經常就是收不回來貨款,貨給過去了對方就消失了,到北韓找也不能配合你,這種回來的『跳樓的跳樓,破產的破產』。」
與他們相比,位師傅還自覺慶幸,「過去我最好的時候一天還掙過800元人民幣,現在差點了,也總有北韓華僑找我拉貨。」「就是金正恩上台之後,我這生意就感覺有影響了。」他對於目前貿易狀況有些抱怨。
在石大爺的小店裡,這種1元人民幣一袋的麵包很受北韓司機歡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在花園物流園周邊的區域內,邊境民眾們對中朝貿易帶來的實惠是有共識的。就如石大爺二女兒的這家小店,起初只是賣些雜貨給附近居民,收入也僅夠餬口。小賈說起父輩們的經歷,「2000年之後物流園開起來了,我們的店生意也開始大了,好的時候一天能有上萬元人民幣收入,但這幾年有所減少,特別是最近,一天毛利減少一半。」
對於很多北韓過來送貨的司機,過了丹東口岸把貨送到這裡之後的時間變成了賺取外快的「黃金檔期」--他們常常犧牲掉一大段的休息時間,替中國老闆拉一趟活,多的時候一下子就能進賬200元,而在北韓,他們開車一個月的收入僅有約30元。中朝貿易在2013年達到頂峰後便一路下滑,這一點石大爺感受很深,「這幾年的啤酒、麵包等這些北韓人喜歡的東西也有點賣不動。制裁以來,啤酒少賣了不少,原來好的時候一天就賣出去400至500箱,現在好一點一天也就賣100來箱。」
作為中國最大的對北韓貿易口岸,每年經丹東口岸對北韓貿易額佔全國對北韓貿易額的7成以上,全市有邊貿企業600多家。
丹東與北韓僅一江之隔,沿江邊境線長達306公里,有公路、鐵路、管道、水路和朝鮮半島相連接,是溝通中國及歐亞大陸與朝鮮半島的主要陸路口岸。近年來,丹東對北韓貿易方式已由早期單一的易貨貿易逐漸發展到現匯、加工、轉口等多種貿易形式,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及面料、糧食、化工產品等主要出口品逐漸增多。
當地官方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丹東對北韓貿易總額預計達到96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3倍。去年10月,丹東國門灣中朝邊民互市貿易區啟動,據測算,180萬邊民如果每人每年滿額(每人每日價值在人民幣8000元以下商品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進行一次邊民貿易,一年的交易額將超140億元人民幣,將創造4萬多個就業崗位。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