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預測后市:2月A股市場關注三大主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信證券(行情,問診):牛市醞釀期 關注三大主線
改革進入推行期,短期風險溢價可能出現波動。十八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本輪改革由憧憬期進入推行期,涉及放權和存量利益調整的改革在執行時通常會遇到阻力;以結構調整為目標的政策短期亦可能對基本面造成一定影響。根據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的經驗和對國內改革執行前景的分析,改革推行初期,基本面的風險、改革執行與預期差可能會造成短期風險溢價波動,牛市開啟之初並非一帆風順。結構上,建議重點關注國企改革、對外開放和廣義人口政策調整三條主線。
增長略低,通脹上行:A股盈利增速下行。(1)IMF預測世界經濟增速將由2013年的2.87%提升至2014年的3.59%;(2)國內政策導向從穩中求進到穩中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相搭配;(3)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略弱於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緩慢下行,第四季度略有反彈。非金融板塊盈利增速回落至6.6%,金融板塊增速回落至11.2%;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回落至9.2%,四個季度呈倒N字形;(4)2014年CPI同比緩慢上行,高點出現在5月和11月;PPI回升速度較慢。
2014年流動性仍將維持偏緊格局。宏觀流動性在外部流動性收緊、通脹緩步上行制約貨幣政策和利率市場逐步推進三個因素之下將呈現緊平衡格局。(1)QE退出或在2014年上半年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一輪明顯調整,資金將從2013年12月開始重新流出新興市場。QE退出可能產生的金融危機及日本安倍改革可能失敗引發的避險情緒上升對流動性將帶來負面沖擊;(2)資金供給層面:宏觀流動性緊平衡格局與風險偏好低迷將對股市資金供給形成下行壓力;(3)資金需求層面:注冊制改革雖然是漸進式過程,但是將負面影響投資者對於股市流動性預期;雖然市值配售制度將緩解IPO重啟對於股市資金需求的壓力,但是將加大市場的波動性;解禁減持壓力在2014年1~4月較為顯著。
市場判斷:牛市尚在醞釀期,2014年先謹慎后樂觀,上證指數核心運行區間在1900~2500點。一方面短期經濟增速及企業盈利增速仍在下滑,改革的陣痛將可能出現,潛在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壓力仍然存在,流動性因素和無風險利率水平將成為制約估值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新一屆領導層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經濟增長方向和預期,中國經濟中周期去產能正逐步接近尾聲,新中國模式主導的新一輪經濟周期即將開啟。在這兩大因素作用下,2014年A股市場下行空間有限,但是上行動力同樣相對不足,我們對全年A股先謹慎后樂觀。
設定建議:積極把握三大主線,建議主倉大消費,同時收獲政府投資和改革紅利。第一條主線:群眾消費板塊。限制三公消費的影響在削弱,疊加低基數效應,2014年的消費增速會有所恢復。再考慮到通脹緩升以及經濟結構往消費轉向,具有防御價值的大消費板塊將成為資金設定的最佳選擇。相對看好農林牧漁、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第二條主線:政府投資重點。2014年政府財政支出結構邊際增長最快的領域,主要是國家安全(包括國防軍工、資訊安全、安防等板塊)和生態環保(節能、新能源、環境保護與修復等)領域,投資機會更為確定。第三條主線:改革兌現主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執行期,A股主題機會也將被持續激活。國企改革、對外開放和人口戶籍政策調整相關的概念板塊值得關注,資本市場制度重構下的新股投資機會也應深入挖掘。(中信證券)
湘財證券:2月有望迎來“暖冬” 關注成長股反彈機會
核心提示:
2月有望迎來“暖冬”行情。我們認為2月份市場有望迎來成長股的反彈機會:一方面,由於補交年報的因素導致2月IPO暫時停止, 減弱IPO對資金分流;另一方面,統計局2月不公布主要經濟數據, 實體經濟難以證偽。但這兩個支撐因素將在3月份被徹底顛覆。從投資機會來看,建議關注醫藥、環保、新能源、食品等行業。風險因素主要是美聯儲再度縮減量化寬鬆及央行注資停止。
報告要點:
匯豐1月PMI初值顯示制造業景氣萎縮。匯豐銀行公布的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預覽值顯示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9.6%,較2013年12月終值下降0.9個百分點,從分項指數來看, 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均低於50%水平。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低於50%,顯示中國制造業景氣開始收縮,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穩增長對經濟刺激的效果開始減弱,拖累制造業景氣萎縮。中國經濟總需求動力的減弱將成為今年經濟運行的最大制約因素。
央行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帶動資金面寬裕:上周央行為緩解春節前的資金面緊張和1月信貸的大規模投放,開啟規模規模達到3750億人民幣的逆回購,考慮到上周一對部分大型商業銀行定向逆回購,資金注入的規模估計超過4000億元。上周央行大規模注入流動性的結果導致資金面逐漸充裕,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回落。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央行啟動逆回購與過去不同的是啟動21天期逆回購,這一期限跨越春節假期,預計將實質平抑春節前的資金緊張。
流動性改善對經濟幾無影響。我們認為,上周央行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對經濟影響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對流動性緊張的擔憂D 我們認為,短期流動性的改善並不意味著未來經濟增長將見底回升, 也不意味著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得到徹底轉型,其結果僅僅是維持舊有模式的持續運轉。而且信托及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和地方融資平臺的存在將持續吸引市場流動性,同時將持續對其他部門流動性需求產生擠出效應,資金面整體偏緊將未來將持續存在。
2月有望迎來“暖冬”行情。雖然上周央行向市場注入巨量資金,但這對實體經濟沒什么影響,經濟還是那個經濟,資金需求旺盛與經濟動力不足依然存在,地方債務壓力持續,結構轉型緩慢。盡管如此,從短期市場運行來看,我們認為2月份市場有望迎來成長股的反彈機會:一方面,由於補交年報的因素導致2月IPO暫時停止, 減弱IPO對資金分流;另一方面,統計局2月不公布主要經濟數據, 實體經濟難以證偽。但這兩個支撐因素將在3月份被徹底顛覆。從投資機會來看,建議關注醫藥、環保、新能源、食品等行業。1風險因素主要是美聯儲再度縮減量化寬鬆及央行注資停止。(湘財證券)[NT:PAGE=$]
財達證券2014年2月份A股投資規則:主要矛盾改善帶動反彈
摘要:
市場環境:“有形之手”糾偏市場失靈資金面短期邊際改善
四季度經濟增速回落,近期領先指標的惡化,會沖擊對經濟基本面的短期預期,這還會波及到對業績基本面的預期。短期預期沖擊會給市場運行帶來壓力,不過基本面因素並非近兩月來影響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因此其影響會更多地表現在反彈節奏方面。新股發行和資金面兩個因素在近期都出現改善,
這是我們看好短期反彈行情最重要的邏輯。監管當局以行政化的“有形之手”糾偏市場失靈,目的就是試圖保證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在推動注冊制的改革背景下,當前的新股發行需要一個平穩運行的市場環境。央行從“無為”到“有為” 的操作,節資金市場寬鬆預期終得兌現,資金面的邊際改善既可為市場運行提供資金推動,又能對沖新股發行帶來的需求沖擊。但資金面改善只是短期現象,中期宏觀流動性仍穩中趨緊, 這會影響反彈的延續性。
市場趨勢:反彈
由於影響前期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均出現改善,因此對目前到2月份A股市場的趨勢判斷是:反彈。
投資規則:短期可樂觀中期需謹慎
建議采取的操作規則是,短期可樂觀,但考慮到來自基本面預期的壓力以及資金面改善的不可持續性,中期仍需保持謹慎態度。在反彈過程的行業設定方面首先建議關注受益於主要矛盾改善的行業。在年報公布期間,雖然整體業績難有超預期表現,但是一些業績表現優良的行業仍會獲得市場青睞。基於矛盾改善和業績主線,建議關注新興產業和消費類行業。(財達證券)
渤海證券:改革迎來歷史轉折點 結構化行情縱深發展
投資要點:
世界經濟: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歐債尾部危機的渡過,以及日本持續超規模量化寬鬆,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發達經濟體正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主要推力。新興市場國家雖然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增速,但全球危機后刺激措施逐步退出導致的“低增長”和“高通脹”組合將迫使其經濟增速趨緩,再加上QE退出預期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發達經濟體,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增速較2012年小幅回落,而明年發達經濟體在低通脹環境下的復甦動力將更有質量,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將好於2013年。
中國經濟:通過國家高層“穩增長”、“保下限”的政策導向,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8%,明顯超出市場預期。我們認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宏觀調控預期管理模式初步確立,合理區間恰恰是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的最適宜環境,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公布,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將進入一段時間的平臺期。
流動性判斷:從國際環境看,2014年上半年流動性環境仍將維持現有的寬鬆態勢,甚至存在小幅改善可能,隨著美歐經濟復甦趨勢的逐步明朗,下半年流動性寬鬆的幅度有望逐步收斂。而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面對增長平穩通脹回升的經濟環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控制並緩解金融風險成為央行政策調控的關注重心,穩中偏緊的調控措施將得以延續,貨幣增速的目標有望進一步調降。
市場趨勢判斷:2013年上市公司經歷了業績的回暖,我們對2014年的情況依然抱有信心。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個角度,我們預測了2014年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凈利潤的增速范圍將在16%至24%,合理的增長水平將在20%。在估值方面,盡管明年流動性將維持中性偏緊,QE的退出也將帶來對投資者的心理層面影響,但三中全會改革各項政策的推進將打消投資者的疑慮,經濟下行風險的消除,將帶給資本市場穩定的預期。由此我們認為上證A股維持現有的估值將不難實現。而在上證指數區間的判斷上,考慮到業績與估值的情況,我們認為明年全年指數將在2200點-2640點的范圍運行。
配臵規則:在明年配臵思路上可延三條主線推進:一、是配臵估值較低且業績值得期待,配臵價值逐漸顯現的大盤藍籌,建議關注白酒、高鐵、船舶、水泥、券商、保險的配臵機會。二、是擇機進入新興戰略產業,IPO的重啟將引發部分行業的回調,但部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難以被新股所替代,因而在估值的回調過程中,可有選擇的進入被錯殺的新興產業,重點關注文化傳媒和通訊設備中4G板塊的投資機會。三、版面三中全會改革政策紅利受益題材,建議關注軍工、生態文明建設、海洋強國的主題性機會。(渤海證券)[NT:PAGE=$]
上海證券:指數牛市還很遙遠 改革催生結構性機會
主要觀點:
基本結論:區間震盪、重心上移
大幅突破2013年滬綜指2000-2400點核心波動區間仍是小概率事件,區間重心略有抬升。創業板綜指核心波動區間1150-1500點。趨勢性牛市離我們還很遙遠。
流動性、改革預期、經濟三要素支撐壓力分析
流動性一一偏向負面。貨幣環境中性偏緊;利率市場化隱含信用與市場風險;QE退出節點;IPO開閘的供給擴張預期壓力;改革預期一一中性偏正面。改革不能立即體現於經濟讀數上,結構性行情反映已經較為充分;經濟一一中性。經濟退居趨勢的次要影響因素,經濟與趨勢的相關度下降。
與眾不同的認識:
1、宏觀政策的重心更有效的辦法是通過改善資產負債表,從源頭上控制經濟杠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
2、銀行體系外的資金利率以各種金融創新之名被提升,利率上升可能催生低資產回報率與高資產負債率行業的信用風險。
3、我們理解此次改革是全社會存量資產的再設定,實際上並無像08年時的增量資金支援。
4、經濟與市場趨勢的相關度下降,上市公司盈利影響制度層面催化力度大於經濟景氣。
行業配量:新興行業看真成長,傳統行業看價格修復
我們建議從基本面、籌碼博弈和政策預期三條線索來挖掘全年投資機會。歸納下來,2014年我們主要看好:一是成長性的高鐵、軍工、節能環保、養老醫療、資訊消費、文化傳媒、券商保險、家電汽車、新能源等;二是低估值的銀行、房地產、建筑建材、采掘、食品飲料等行業在事件驅動下的價格修復行情;三是改革浪潮下的存量調結構、增量做新興,交叉相關主題,如國安、國企改革、產業改革、金融改革、綠色發展、並購重組等。(上海證券)
華安證券A股年度規則:改革東風起 轉型破浪時
主要觀點:
政策轉向供給,貨幣易緊難松,周期波瀾不興
傳統的需求管理政策在刺激增長方面近“失效”,其原因在於人口、利率、投資與出口空間、資源等等資源稟賦與現實情況的變化,使得過去利用土地為杠桿,撬動投資高速增長的模式已難繼續。並且,傳統單純的需求管理政策,還造成了許多問題。
為了恢復經濟中長期增長動力,政策的調控重心已轉向供給管理。“三中全會”后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顯示了這一變化。
從經濟周期角度來看,我們認為2014年經濟呈現趨勢性復甦的可能性很小。當然,由於政策上仍會給經濟“維穩”,加上庫存周期的支撐作用,2014年經濟大幅下跌可能性也不大。通脹方面,2014年CPI高點可能會出現在5、6月。貨幣政策易緊難松。
供給管理政策與經濟社會內在動力帶來投資機會--尋找新興趨勢與改革的交點
新興趨勢推升盈利,改革政策擴張估值。盡管2014年經濟難有趨勢性變動,但經濟社會中仍具有許多新的趨勢,這些新興趨勢在供給管理政策的助推下,將有加速進展的可能。這就形成了2014年市場最主要的投資機會。
這些新興趨勢產生在經濟、社會許多方面,再參考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具體內容,我們認為總體上趨勢與政策在經濟與社會領域,存在六大“交點”:經濟方面有制造業升級、消費升級與金融升級;社會方面有人口、生態結構與安全。
如果說,2013年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把握住市場對於“新興趨勢”的預期,那么,2014年的關鍵則應當在於把握這些新興趨勢與改革政策的交點,並回避流動性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轉型還是主角,傳統也有機會,設定需要擇時
我們認為,2014年市場值得關注的行業包括軍工、醫藥、高階智慧化裝備制造、非銀行金融、環保、新能源汽車、安防、互聯網安全、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商貿零售、農林牧漁等行業。當然,預計2014年將會有很多並購,特別是傳統行業並購帶來的機會。總之,反應轉型的成長行業仍將是主角,傳統行業也會出現一些機會。
風險方面,我們認為2014年有三大風險需要防范,一是流動性風險,這一過程要延續至2季度末;二是2014年部分企業可能破產並帶來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機;三是改革政策方面或有多種難以預測的因素。
市場指數難有趨勢性行情,但風險與預期仍將影響市場波動,全年市場總體或呈N型走勢;但全年市場波動可能會比較頻繁且劇烈。(華安證券)[NT:PAGE=$]
中投證券2014年A股投資規則報告:有所為有所不為
2013年主體市場出現下跌,流動性偏緊的收尾出現下跌也並不意外。上半年市場預期波動兩次超越不能松也不能緊的政策邊界,構成了上證指數的階段頂和底,上證指數2450附近成為經濟預期頂、2300點附近成為階段流動性頂,而1850點附近成為底線思維底。結構上,行業生命周期靠前板塊獲取了高額收益,而這些行業估值大幅度擴張累積了一定的風險。
2014年海外經濟將進入穩步復甦態勢,伴隨QE縮減啟動,雖然中國經濟的外部條件將延續變好,但流動性壓力上升,經濟仍在此消彼長結構調整中。預計制造業投資、消費、三產延續恢復,出口平穩,而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小幅回落。而改革紅利普益性將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以及企業、市場信心。
我們預計2014年全市場盈利增速10%左右,與2013年相當,好於2012年;盈利低位水平整體估值擴張較弱,2014年流動性仍會主導估值波動。
流動性:1、2014年貨幣政策偏緊的基調暫未改,前半場貨幣政策騰挪局限於微調;外匯占款回落壓力趨升以及利率市場化仍會限制利率回落,繼續牽制估值,我們預計上半年市場暫難突破區間震盪。2、伴隨商業銀行降杠桿為主要特點的資產調整行為接近尾聲,可能利率頂會形成;同時,經濟緩落,持續偏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下,通脹存在低於預期的可能,下半年貨幣政策微調的空間會打開。3、不考慮貨幣政策變化,靜態看A股市場資金供需偏緊。
市場波動周期:1、由於宏觀流動性季節性效應,我們看好一季度的行情,尤其看好2月至3月中旬(新股發行趨緩同時疊加兩會情緒).2、不太看好二季度的行情(流動性偏緊、新股發行上升).3、下半年我們預計CPI回落快於經濟緩落,貨幣基調趨松,或突破區間震盪。4、我們預計市場走勢前半段區間震盪2000點-2400點;后半段存在走高的可能,全年上證指數波動范圍2000點-2600點。
博弈型的市場不變,結構繼續分化。1、低估值改善修復的限於結構,建議精選個股。2、高估值板塊受到新股發行影響估值回落,建議關注新股。
配臵建議:1、升級版經濟:從行政主導到創業大數定律主導。建議關注中介角色的券商,以及投資選擇增多的保險.2、土地改革增富農民、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思路驅動消費升級,2014年宏觀消費需求將回升,建議關注食品、日用品;以及穩定增長的家電、汽車.3、三產仍會較為平穩,增效、轉型成為新的增長點,配臵環保、醫療、旅遊、互聯網(多關注新股).4、制造業修復。關注產能去化修復的新疆水泥,城市集群建設受益、海外需求恢復的高階裝備制造,以及國企改革.
風險提示:1、美聯儲過快收緊貨幣政策。2、央行全年維持貨幣緊平衡。3、經濟超預期下滑。(中投證券)
浙商證券:改革與創新齊驅價值與成長共贏
投資要點:
2014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之元年,市場化改革將對處在生產要素導向和投資導向的中國經濟形成倒逼機制,健康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創新機制將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力。一旦改革順利實施,將釋放改革紅利,中國經濟將由政府主導下的要素驅動轉向市場主導下的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國資與國企改革有利於國有資產價值重估與再造以及產業結構調整,金融改革將進一步拓展資本市場發展的深度和廣度,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將使資本市場的投資功能、融資功能、定價功能、資本設定功能和產權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鎮化有利於提振內需。
中國經濟去庫存階段基本結束,去產能與降杠桿仍在進行中。受美、歐、日經濟體經濟復甦的帶動,中國出口增速有望進一步回升,成為2014年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4G設備、節能環保、軌道交通、民生投資(行情,問診)增速會上升,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消費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受物價周期以及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影響,2014年物價上行壓力加大。受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脫媒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結構調整以及資金需求旺盛的影響,中長期資金價格面臨上升壓力,無風險收益率上升。2014年總體流動性適當,在海外熱錢流出、銀行關鍵考核時點、財政存款收支以及公開市場操作發生變化時,貨幣市場流動性將會偏緊,有時會產生流動性風險。
在無風險收益率高企的背景下,A股市場整體趨勢性上升的壓力增大。股票發行體制改革向注冊制方向推進,將對A股的供需平衡與估值結構產生重大影響。預計2014年A股整體業績同比增長12.6%,市場仍將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上證綜指核心運行區間為2000~2500點,在極端情況下,指數仍有可能下跌至1900點附近。長期看A股市場正在構筑歷史大底。
2014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進入后QE時代,全球資產設定和資本流向格局將會發生改變,QE退出的累積效應和國內因素的迭加效應值得關注。
市場化改革將使A股市場步入價值重估和價值再造之旅。價值重估的結果是市場估值結構分化,估值結構分化倒逼市場價值再造。價值重估對於具有豐厚分紅回報的價值股和良好成長前景的成長股意味著機會,對於既無回報又無成長性的個股意味著風險。2014年可重點關注國資與國企改革、自貿區、優先股引發上市公司價值重估與價值再造所帶來的投資機會,以及價值重估倒逼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與轉型進行價值再造所帶來的投資機會。4G時代到來以及資訊消費快速增長為資訊產業全產業鏈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為節能環保全產業鏈帶來長期投資機會,可繼續挖掘相關產業鏈的價值。(浙商證券)[NT:PAGE=$]
國信證券:改革初期牛市難 轉型過程牛股多
如何看待2014年改革全面破題元年?
十八屆三中全會定調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觸及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從建立新的制度和機制入手來解決矛盾,必將對經濟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深刻的影響。2014年改革將進入全面推進的階段,但凡市場化的改革,包括財稅、金融、國企、資源定價等,對於國有壟斷行業,傳統制造業、銀行業等企業來說無疑是負面的,因為這些企業在當前資源配臵格局中享受了高溢價;而對於新興產業、民營優質成長企業而言,無論在能源、原材料等基礎資源配臵,還是在資金獲取上當前都處於不利地位,將在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受益。在當前資本市場上,前者卻是處於主導地位,后者占比明顯較低。改革對現有經濟格局而言,就是整體受損,局部受益的影響,因此股市上呈現的就是先挖坑而后確立上行趨勢,也印證了“改革無牛市,轉型有牛股”的說法。
2014年股市應該關注什么?
2014年料將確定7.5%年增長率目標,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新常態,經濟增速已不是股市關注的主要矛盾,2014年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IPO節奏,資金利率走勢及QE退出等問題。首先,市場化IPO的恢復是左右明年股市格局的關鍵因素,A股市場結構未來將呈現“此消彼長”的變化,新興成長股市值占比逐漸提升,而傳統周期性產業將被逐步邊緣化,公司質地差異化帶來股價的兩極分化趨勢更加明顯,我們認為兩類公司將勝出:一類是符合新興產業方向的真正高成長股;另一類是傳統產業的龍頭藍籌企業,估值合理且業績穩定增長。其次,資金利率的主要看點是,A股市場估值能否企穩,關鍵在於現有以影子銀行-地方債務-房地產三位一體為主體的融資體系帶來利率中樞持續走高的資金死結能否成功化解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對利率水平的沖擊。如果2014年確定穩增長讓位於調結構和控風險,同時財稅改革、投融資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在抑制地方政府融資沖動,理順投融資體系,有效金融監管等方面能夠初見成效,在央行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的環境下,我們判斷2014年資金價格整體水平有望略降,對應A股估值中樞也將逐漸企穩或者小幅上行,但是如果改革舉步維艱,金融監管不到位加上利率市場化的實質性展開,利率死結將面臨雪上加霜的境地。最後,QE退出進程將在2014年延續,從就業、通脹和財政角度,美聯儲目前沒有足夠的減少量化寬鬆規模的理由和意愿,但在量化寬鬆減碼隱憂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新興市場表現都難以離開2013年以來的狀態:仍然會跟隨發達國家風險偏好上漲,但在發達國家恐慌時以更大幅度回調。
把脈2014年股市空間及運行模式
我們預計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整體利潤增長10-15%,在市場利率企穩甚至有所回落的情況下,A股明年整體有理由比今年稍顯樂觀,料有15%左右的上漲。但從全年走勢上看,股指呈現“先抑后揚”的走勢可能性較大,對應“先價值后成長”的配臵格局。歲末年初的改革亢奮期及季節性流動性回暖因素消退之后,股市將可能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的共振:包括市場化IPO重啟帶來的供給沖擊;“兩會”后國內改革措施全面鋪開將面臨執行難度,尤其對地方債務和淘汰過剩產能痛下狠手,高利率向實體經濟傳導使得實體投資將面臨回落壓力,現有經濟格局受損,調控政策面臨“改革轉型與穩增長”的搖擺;美國QE退出預期進一步發酵;而豬價周期上升帶來通脹預期回升使得貨幣政策面臨兩難困境;企業年報業績披露不達預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成長股和周期股雙雙面臨調整壓力。而隨著上述不利預期逐步消化,股市預期才有望逐步改善,股指將會回升,結構性牛市的情景有望重現。
投資配臵規則:堅持“主題選行業+價值選個股”格局
(1)從改革的角度來看,我們建議關注四大投資主題:國家安全(軍工裝備及資訊安全)、生態建設(環保)、體制改革(涉及競爭性領域的國企改制、民營企業向傳統壟斷優勢行業(例如金融、文化傳媒、教育、醫療、能源、電信等)滲透)、改善城鄉二元體制(農業)等。
(2)對明年資本市場的科技熱點做了展望,建議重點關注虛擬現實、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和測序診斷等四大主題。
(3)傳統的周期和消費產業的機會在於:整體需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行業配臵的選擇邏輯由過去的關注需求端轉向關注供給端和成本端的變化。供給端建議關注因環保約束對落后過剩產能的淘汰力度,以及產業整合帶來的機會;成本端關注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帶來的行業基本面改善。另外關注國企改革、產品結構升級、兼並重組等因素對傳統行業龍頭公司帶來機會。傳統產業的龍頭藍籌企業,估值合理且業績穩定增長,兼具價值和成長性,具備長期配臵價值。(國信證券)
長江證券(行情,問診)2014年度投資規則:崛起的代價
焦點:改革與市場交織
中國正在面臨再度崛起的關鍵時刻,然而崛起的道路也是布滿荊棘。面臨中國經濟增長的趨勢下行,杠桿率又持續堆積,新一屆政府仍然提出了崛起的訴求,改革因此難以避免。2014 年將與以往不同,市場關注的焦點將是經濟與改革的交織。從2011 年以前市場對於經濟小周期波動的關注,到2012 年開始市場關注與經濟長期下行的問題,最終三中全會開始著手解決經濟的長期問題。
崛起的道路:改革路線圖
改革路線無非技術、制度、去杠桿、要素投入四條。在技術上,研報面臨著極大的約束,而當前高負債背景下要素投入也難以實現。去杠桿阻力來自於就業壓力,但是就業市場供小於求的局面減小了這種壓力。制度改革的阻力也只是影響節奏,而非有與無的問題。因此改革路線主要是“制度改革+去杠桿”。
放眼望洋——海外案例對比
改革是否會令中周期的調整變得非常平滑?研報傾向於否定的答案。研報在海外案例對比的基礎上總結出的規律如下,在一個生產率增速回落,依靠要素投入維持經濟增速的經濟體,其杠桿率持續提升,這樣的經濟體即使面臨改革,中周期的去杠桿仍然是難以避免。
2014 年的宏觀經濟
改革措施已經出臺,改革決心已經宣泄。然而改革又並非一朝一夕,去杠桿不會在明年震顫經濟的走勢,制度紅利的釋放也不會在明年。如此的格局意味著,明年將維持一個方向向下的弱平衡格局。研報認為2014 年全年的經濟仍然是一個下行的過程,流動性也將繼續偏緊。而在均衡格局之外,海外流動性的變化則可能成為均衡格局之外的變數。
2014 年的市場格局與節奏
中性假設下,市場整體偏謹慎。節奏方面,研報認為明年一季度將會震盪上行,二、三季度在經濟基本面的帶動下將會下行,后期則可能會出現反彈。研報認為絕對收益將會產生於一季度,相對收益則可能在其后產生。明年收益率達到10%-15%將是相當不錯的戰績。行業方面,研報推薦傳統的大眾消費、醫療、環保、資訊,成長類的光伏和LED,資源品價格放開相關的公共服務、天然氣產業鏈,及部分產能收縮的化工行業。行業機會詳見年度行業規則《結構周期與多元消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