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Quora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保持簡單就好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文/文清雲

“Quora的使命就是去分享與推動全球知識增長。”5年時間,亞當·德安傑洛(Adam D Angelo)和他的同伴們正一步步去完成這個使命。可與德安傑洛此前創業的公司相比,也許這個使命注定是“小而美”的。


現年29歲的亞當·德安傑洛與Facebook公司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從高中時便認識,在“小扎”創立Facebook過程中是首批成員,並成為Facebook的第一任CTO(首席技術官)。

在2009年離開Facebook后,亞當·德安傑洛開始創辦Quora,作為聯合創始人兼CEO,他樂在其中,並對成為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新領軍者,信心滿滿。

今年4月,這家僅有70名員工的公司正式披露完成了總額8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這意味這家社交網站當下的估值約為9億美元。此輪融資由老虎全球基金領投,此前投資方Benchmark、Matrix Partners、North Bridge Venture Partners和天使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參投。

這樣的估值和公司盈利模式的未明,相比於同期創立的圖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即時通訊網站Whatsapp等,亞當·德安傑洛帶領的Quora明顯沒有跟上這一波互聯網發展的主流潮湧,可在業內的優異口碑和不斷迭代更新的品,是這位天才極客的主動選擇和優勢所在。

正如他在本次融資完成后表示:“我們需要上市或尋找其他投資者,但我們選擇的投資者都專注於長遠發展。”與此同時,他也在做一些天使投資,其中就包括instagram——此后被Facebook斥資十億美元收購,這也顯示出這位領軍人物對趨勢的洞察力和執行力。

天才極客

亞當·德安傑羅1985年出生在美國一個普通家庭。但他很早便顯現出數學和技術上的天賦。

16歲時,他就獲得了全美高中計算機奧林匹克比賽的第八名。以優異成績進入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后,2005年,他又進入了TopCoder 大學挑戰賽(TopCoder Collegiate Challenge)的24人決選大名單。

而在這段時期內,亞當·德安傑洛遇到了另一個“天才極客”或者“問題小子”——扎克伯格。他們是預備學校的同學,兩人惺惺相惜,無所不談,尤其是涉及電腦技術和互聯網領域的最新進展,他們會隨時互換火花般的想法,並討論、挑刺乃至爭吵。

其中的一個火花,事后被證明成為了硅谷乃至全球互聯網領域的耀眼“焰火”。2003年的秋天,19歲的扎克伯格在網絡上向“死黨”亞當·德安傑羅提了一個點子——自己想創建一個社交網站,幫助剛進入大學的害羞男生們擴展人脈,順便用來幫自己泡女神--這也是他首次向外界披露這個想法。扎克伯格希望能獲得德安傑羅的幫助。

事實上,扎克伯格此時對於這個網站未來的把握以及內容都不是很確定。德安傑羅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為什麼不建成類似於Friendster(編者注,Friendster是一家創立早於Facebook並風靡一時的社交網站,后被迫轉型)一樣的網絡社區呢?

扎克伯格採納了這個意見,雖然不是電影《社交網絡》描述的那樣過程。但所周知的,這個點子被迅速付諸實施,並誕生出新一代互聯網巨頭--Facebook公司。

扎克伯格事后回憶到,自己討厭為他人做“嫁衣”,正如自己不願在別人手下幹活一樣,“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網站,就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們就來吧……否則就等以后我再幫你。”

而德安傑羅也成為Facebook創業團隊的首批成員,並出任CTO,后期更出任負責工程的副總裁,主導了 Facebook 的 data mining 與分散式系統(包括廣告投放系統、協同系統等功能)。在此期間,他還堅持如程序員一樣寫代碼。

[NT:PAGE=$]

后來在回憶這段經歷時,他如是解釋:“作為掌管如此規模公司的CEO如果還要寫大量的代碼,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想法。但是寫少量的代碼並一直保持和代碼庫的接觸卻能帶來很多的益處。”

這些益處包括:它能讓你了解其他人要完成任務時會面臨多大的困難。這對於形成基本的直覺很重要,即什麼事情容易做和什麼事情難做。這會讓你很自然地推動公司去做一些更有價值的項目。它能讓你更加理解工程師。如果你自己了解編程方面的工作,你的直覺將會更準確,也會得到更正確的結論。它將會幫你形成這樣的結論:我們需要減緩品開發的進程,並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如何提高工程師的工作效率。

但只是這位天才小子玩轉創業的第一步。他在日后坦承,自己從Facebook學到了“眼於長期,不做出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期發展的決定。永遠做對的事讓公司持續成長,然后活得比所有人久。”

這深刻顯現出不同於商學院畢業的經理人的“極客”本色——執行比創意更重要,一切都跟執行力有關。

用德安傑羅的話,Facebook 在做的也不是什麼新點子,但是我們有

了點子之后就會非常認真地去執行,專注在品質以及擴大規模。這番話讓人聯想到Facebook辦公室裏常見的“Stay focused & keep shipping”、“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等標語。

解惑的創業

在Facebook工作時,亞當·德安傑洛又遇到了一個“極客”——查理·奇弗(Charlie Cheever)。奇弗畢業於哈佛大學,比德安傑洛大4歲,擔任Facebook Connect和Facebook平台的主管。

跟扎克伯格一樣,他們的目標就是讓世界更開放。但尋找開放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問題,比如奇弗的問題就五花八門,比如那家餐廳什麼時候開的,為什麼這個停車位是這種形狀。然而,盡管有很多社交網站可以用來共享照片,更新個人信息,但是卻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人們分享知識。

查理·奇弗花了大量時間思考,為什麼他腦中的問題那麼難找到答案,並想象如果能把所有疑惑都解決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這些疑惑和解決問題的路徑,恰好與德安傑洛不謀而合。他們決心專注成立一個關於知識的社交網絡,並聚集一批牛人回答疑惑。

[NT:PAGE=$]

2008年,德安傑洛離開Facebook,2009年,他和查理·奇弗一起創辦了Quora。2010年6月,Quora正式上線,團隊只有12人,但已經獲得了1100萬美元的投資,估值達8600萬美元。

得益於高質量問答社區的創新理念以及創始人在美國互聯網科技圈的人脈,立即引來了包括一批牛人的進入。不用,首先一個便是他們的前老闆兼死黨扎克伯格。成為首批用戶的扎克伯格馬上在Quora上問道:“有啥創業公司值得我去收購的?”提問沒多久后,這家巨頭就收購了Nextstop,而這正是Quora上多答案之一。

硅谷和紐約最有影響力的兩位 天使投資人——Marc Andreessen 和Fred Wilson也相繼投出了信任票,除了成為用戶、回答提問,並主導他們的基金投資了Quora。

2011年初,Quora的注冊用戶增長到50萬,6月,網站的話題頁面和導航被重新設計以幫助用戶發現信息,9月,iOS和Android 版先后上線。而也就在這一年,亞當·德安傑洛遇到了創業歷程中的第一個誘惑,一筆據傳有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但因為擔心被收購后公司使命和願景無法把控在創業團隊手中,他拒了這次開價。

2012年5月,Quora完成B輪融資,總計50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超過4億美元。本輪融資領投的是Facebook天使投資人、董事彼得·泰爾,也是Paypal的創始人。德安傑洛在談及泰爾時:“他為Facebook帶來了很多價值,以往給我們的幫助也很大。他理解這類公司。”德安傑洛更是拿出了2000萬美元參與了本輪投資,

網站兩位創始人的目的是,發掘出網絡上未有的知識,然后賦予其強烈的社會化屬性,這是從Facebook學會的東西。“我們把Quora當作知識庫,讓人們去分享、學習和展現。你只會望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裏內容豐盛,但你不必瞅到那些你不感興趣的人和事。”德安傑羅。

如今,完成了C輪融資后,德安傑洛的下一個重大目標是推動Quora服務的國際化和移動化。目前Quora已有40%用戶來自移動端。這將有助於推動增長,但網站上目前僅提供英語內容。

德安傑洛還表示,Quora將在未來一年內首次推出廣告服務。並會加大投入去為用戶開發更好的工具,瀏覽自己回答問題的歷史。這也是本輪融資的主要用處,“此輪融資的大部分資金將被存入銀行,成為我們的保障,應對任何可能的財務危機或意外事件。重要的是,我們正在開發能夠持續,並永遠保持獨立的品和服務。”

不過,Quora的部分成本實際上正在下降。近期,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發起了雲計算服務的價格戰。德安傑洛表示,Quora使用的亞馬遜EC2服務價格因此下降了約30%。

在奇弗看來:“我們注重的是品質。隨網站的發展,這變得越來越重要。當用戶來網站尋求答案的時候,我們想看看自己的管理能力到底如何。”

而德安傑洛對管理初創公司也頗有心得。他在Quora回答“創業公司怎麼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時道:“弄清楚最重要的事,並且全力以赴的集中在這件事上;第一個版本出來得越快越好,其他事情可以先放放;如果項目有社交性質,要想想怎麼激勵用戶互相溝通。”最后他:“保持簡單就好!”(編輯 張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