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中國PMI初值創8個月最低 考驗GDP增長底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匯豐中國PMI初值為48.1,低於市場預期,並且連續3個月低於榮枯線。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昨(24)日的3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1,較2月下跌0.4,不僅低於市場預期,亦為2013年7月以來的最低,且是連續3個月處於低於50。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繼續減弱,隨著內需進一步放緩,經濟整體疲弱。
香港《文匯報》報導,3月匯豐中國PMI初值的各大分項指數幾乎全面下滑,產出指數由48.8跌至47.3,為18個月來最低;新訂單指數由48.6跌至46.9,為19個月最低;入口價格跌至41.8,亦為19個月最低;產出價格跌至40.7,為21個月最低。唯一亮點為新出口訂單指數,由2月份48.5升至51.4,為16個月最高,為4個月來首次重上50水平。就業分項指數由47.2升至49.3,採購庫存由47.9升至49.2。
屈宏斌指,結果顯示內需走弱加劇,整體經濟增長動能仍在走弱,估計GDP增速已經從去年第4季的7.7%,下滑至今年年度目標的7.5%以下,並可能挑戰7%的增長底線,影響就業穩定。預計中央政府會推出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可能的選項包括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門檻,財政定向支持地鐵、空氣淨化和保障房等領域,以及引導貸款利率下行。
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顏岩表示,數據顯示中國經濟處於「越來越差」的區間。法興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姚煒稱,通常3月的PMI都會反彈,因為隨春節假期的結束,經濟活動又重新開展。但這次數據令人失望,估計中國經濟放緩尚未結束,並將持續到第2季度,中央政府或不得不出台一些「穩增長」政策。
事實上,近一兩周中國已出台不少政策舉措,包括公佈2014-2020年新型城鎮化規劃,發改委批覆千億鐵路投資項目,中證監正式推出優先股等。總理李克強上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已確定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強調既要整體推進,也要突出重點、抓住焦點,「努力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抓緊出台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加快重點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
廖群相信,中國經濟今年全年的GDP增幅可實現「保7.5」的目標。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對於匯豐最新公布的PMI數字,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認為,該數據「較弱」,反映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的表現遜於預期,短期內有較大的下行壓力。但他強調,中央政府已經意識到問題,盡快出台了多項「穩增長」措施,相信今年全年的GDP增幅可實現「保7.5」的目標。
廖群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中央政府為了解決每年多達1,300萬新增就業人口的問題,必然會盡力使中國經濟平穩增長,近期已經加大鐵路等基建投資,加上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企業有利好作用,故預計全年經濟增幅約為7.5-7.6%。他並對中國經濟長遠前景持樂觀看法,認為未來20年甚至30年,中國GDP仍可保持7%以上的增幅,其中一大原因是中國的「城鎮化」步伐不會停止,每年有大量農民進入城市謀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以及經濟都有支持作用。
談及人民幣匯率時,廖群指,近期人民幣貶值是人民銀行有意為之,「目的就是為了打擊炒家,讓他們吃點虧」,估計短期內人民幣有可能繼續貶值,但將在今年第二季趨向穩定,且有可能回升,全年的升幅約為0.5-1%,明年的升幅將會略為加快,但不會重現高達3%的年升幅。他又預計,人民幣匯率將再升4-6年,而人行對中間價的干預會越來越少,當人民幣實現完全自由兌換時,由市場決定的均衡匯率約為5.6-5.7水平。
金管局助理總裁何東也表示,過往人民幣持續單邊升值, 除受到市場預期影響外,亦是因貿易順差影響,令資金流入中國 ,不僅套利活動增加,亦令中國出口增長放緩,加上過往信貸擴張速度過快,有機會導致金融危機,故認為近期人民幣貶值並非是壞事。他又稱,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步伐正在加速,目前已有相當程度的自由兌換,但在中國資金外流上仍有限制,預料中央政府會致力尋求平衡。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表示,人行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方向正確,屬金融系統改革的一部分,可防止熱錢再度大規模流入影子銀行及樓市。他稱,中國長遠應推動私人資金投資於海外,令私人企業及居民更易於海外發展,令資金不再單邊流入,屆時人民幣的走勢將更有彈性。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