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
美國最高法院周四 (19 日) 宣布,將於 11 月 5 日聽取關於美國總統川普大範圍關稅政策合法性的辯論,這場訴訟將成為對川普核心經貿議程與行政權力主張的一次重大考驗。最高法院 9 月 9 日已同意受理此案,源於聯邦上訴法院先前裁定,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 來徵收多項關稅屬於越權行為。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三 (17 日) 報導,DHL Global Forwarding 執行長 Tim Robertson 表示,這是他見過最不尋常的出貨旺季,受貿易戰影響,中美航線貨量大減 20%,公司將增聘 200 多名關務專員因應貿易複雜化。
國際政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一 (15 日) 聲稱,在馬德里舉行的貿易談判中,中方談判代表提出了非常激進的要求,而談判中圍繞 TikTok 和出口管制的爭論,加劇了緊張局勢。貝森特表示,「我認為就 TikTok 協議本身而言,我們已經非常接近達成協議,或者說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美股雷達
美中雙方會談釋出升溫跡象,根據美國財政部周四 (11 日) 公布的議程,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下周將赴馬德里會晤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討論議程包括貿易、經濟和國安,也會觸及 TikTok 和打擊洗錢。美中近期展開一連串外交接觸之際,經濟會談也持續舉行,這一切將為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舉行的高峰會鋪路。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四 (11 日) 報導,美國駐印度大使提名人 Sergio Gor 表示,美印雙方在關稅問題上「分歧不大」,預期數周內可望解決。國務卿盧比歐也罕見現身聽證會介紹提名人,顯示儘管近期因貿易爭端出現緊張,川普政府仍相當重視美印關係。
國際政經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周四 (11 日) 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最終有望與台灣、瑞士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並透露南韓雖已宣布與華府達成協議,但仍未正式簽署文件。此番談話顯示,在美國總統川普貿易政策與部分關稅法律權限持續受到關注之際,仍存在推動進展的契機。
國際政經
墨西哥周三(10 日)宣布對中國等國汽車關稅從 20% 調升至 50%,並對約 1,400 項產品實施新關稅,影響 520 億美元進口。分析師認為此舉旨在安撫美國,同時保護 32.5 萬個本土工作機會。墨西哥經濟部長 Marcelo Ebrard 向記者表示:「我們將把關稅提高到法規允許的上限。
國際政經
印度財政部長 Nirmala Sitharaman 周五 (5 日) 明確表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施壓,印度仍將繼續購買俄國石油。她重申,印度會從「最符合需求」的地方採購石油。此前,美國政府已將對印度關稅調高至 50%,白宮顧問更批評印度成為克里姆林宮的「洗錢中心」。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五 (5 日) 報導,貿易戰憂慮、地緣政治緊張和以川普政府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威脅,促使投資人湧向黃金避險,帶動金礦股飆漲。紐約證交所 Arca 黃金礦業指數周五創下歷史新高,為 2011 年歐債危機以來首見。包含新蒙特 (NEM-US)、Agnico Eagle Mines、Wheaton Precious Metals 和 Barrick Mining 在內的金礦股今年漲幅都超過 80%。
國際政經
綜合外媒周三 (3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警告,若最高法院最終裁定其關稅政策非法,美國可能被迫撤銷與歐盟、日本、南韓等主要經濟體達成的貿易協議。此舉凸顯其以關稅作為談判籌碼的戰略正面臨重大法律挑戰。川普在白宮會見波蘭總統納夫羅茨基 (Karol Nawrocki) 前表示,美國政府已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快速推翻上訴法院的判決。
黃金
在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加劇之際,黃金再次鞏固其作為終極避險資產的地位。據《彭博》報導,黃金被視為避險資產,主要歸因於其穩定性和流動性,而非任何內在的實用價值。它在市場壓力時期具有增值的歷史記錄,並且被視為對抗通貨膨脹的有效對沖工具,因為通貨膨脹會侵蝕貨幣的購買力。
農作
美國玉米和黃豆生產商發出警告,強調在投入成本保持在接近歷史高位的情況下,王米與黃豆價格暴跌,己對農民的生存面臨挑戰。美國全國玉米種植者協會 (NCGA) 指出,玉米價格已較 2022 年的最高峰暴跌逾 50%,而生產成本在此期間僅下降 3%,相當於每蒲式耳損失 85 美分。
國際政經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 (Statistics Canada) 周五 (29 日) 公布數據,加拿大經濟在第二季出現近兩年來首次萎縮,主因是與美國的貿易戰重挫出口與企業投資。加拿大國內生產毛額 (GDP) 以折合年率計下滑 1.6%,遜於市場預期的下滑 0.6%,相比第一季上修後的 2.0% 增速更顯疲弱,為新冠疫情以來最大降幅。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本周就中美貿易發表關鍵言論。他一方面稱當前對中國關稅機制「運作良好」,另一方面強調談判旨在「全面重設」雙邊經濟關係,預示貿易格局可能迎來重大轉變。貝森特指出,現行關稅制度「運作良好」,中國是美國關稅收入最大來源,預計將超 3000 億美元,用於償還聯邦債務。
國際政經
在美國黃豆出口季即將展開之際,全球最大黃豆進口國中國至今似乎尚未採購任何美國黃豆,做為未來一年的供應。如今,中美兩國政府正值貿易戰談判的關鍵時刻,而處於對峙。美國農民表示,這種僵局導致他們面臨「金融懸崖」,而美國政府數據也顯示中國買家持續觀望。
大陸政經
根據國家統計局 (NBS) 與數據分析公司 CEIC 資料,今年 7 月,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氣 (LNG) 和煤炭總量不足一噸,創下 5 年多來的最低紀錄。自今年 3 月起,美國液化天然氣未曾運抵中國,原油自 6 月起也未曾到岸;煤炭進口量更從 1 月的 135 萬噸驟降,自 5 月起幾乎停滯。
國際政經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7 月份從美國進口的稀土礦石大幅增長,這很可能反映了美國供應商 MP Materials 的最後一批貨物通關情況。此一數據顯示,稀土礦石進口量在 6 月降至零後,於 7 月躍升至 4719 公噸。MP Materials 做為美國唯一的稀土礦所有者,曾長期將礦石運往中國,交由其小股東盛和資源進行加工。
大陸政經
據《彭博》報導,中國的稀土產品出口在 7 月份持續復甦。此前數月,北京曾威脅透過限制供應,來應對與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衝突,引發全球供應短缺擔憂。數據顯示,上個月的中國稀土出口量達到今年 1 月以來最高,遠在中國利用其稀土主導地位反擊川普懲罰性關稅之前。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實施了近百年來最高的關稅,卻未造成外界預期的通膨飆升,此現象讓經濟學家感到困惑。有學者懷疑是企業不願將額外成本轉嫁,但《華爾街日報》周五(15 日)指出,另一種觀點正逐漸受到重視,即進口商實際支付的關稅,遠低於檯面上宣傳的稅率。
美國黃豆價格周二 (12 日) 跌破每蒲式耳 10 美元大關,因市場交易員認為,中美貿易戰休兵期的延長,恐將導致兩國間的大宗穀物採購協議延遲至今年底。儘管周一黃豆價格曾因美國總統川普呼籲中國「4 倍」增購,而使黃豆期貨上漲 2.4%,但截至今早新加坡時間 11:45,11 月交割的黃豆合約價格已下跌約 1%,呈現逆轉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