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於今 (21) 日鴻海科技日中,首度亮相旗下發展超算中心與雲端預算營運平台公司「亞灣超算 (Visionbay)」。亞灣超算執行長姚延宗宣布,將建置 27 兆瓦的 NVIDIA GB300 NVL72 超算中心,目標明年上半年啟用,打造全台最大規模 GPU 集群,也是亞太地區首座 GB300 AI 資料中心。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於今 (21) 日的鴻海科技日 HHTD25 亮相全新電動車 MODEL A,董事長劉揚偉於記者會指出,將 MODEL A 定位為「 From Japan, for Japan 」,由日本工程師設計,並規劃在日本設立公司服務當地客戶,最終實現在日本在地生產。
台股新聞
訊芯 - KY(6451-TW) 今 (21) 日舉辦法說會,總經理徐文一表示,公司在高速光纖收發模組與 CPO (Co-Packaged Optics) 領域已取得領先地位,51.2T CPO 產品已進入小量量產,並開始向中國與北美客戶出貨,102.4T CPO 也完成 NPI 並交給終端客戶測試。
台股新聞
台股今 (21) 日終場下跌 991.42 點或 3.6%,報 26434.94 點,跌破季線,創下歷史第六大跌點,周 K 線連三黑,全周共下跌 962.56 點;本日成交量 5498 億元,其中外資賣超 915.36 億元,創下今年最大、歷史第四大賣超紀錄,並賣超鴻海 4.3 萬張、台積電 3.4 萬張。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董事長劉揚偉今 (21) 日於鴻海科技日記者會受訪,針對與 OpenAI 合作,指出雙方合作發展迅速,會面後 1 個月內即簽訂,規劃初期研發將在美國加州聖荷西進行,並可能於俄亥俄州生產製造。 劉揚偉表示,跟 OpenAI 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OpenAI 是生成式 AI(Gen-AI) 中最大的使用者,且經驗非常豐富,不過是運用現有的 AI 資料中心架構,在訓練上碰到很多問題,促使 OpenAI 思考如何架構下一世代的 AI 資料中心,因此雙方合作目標是整合電力、散熱、IT 設備等,為下一世代的資料中心打造全新、更穩定的系統。
外媒最新報導指出,蘋果加速將 iPhone 組裝產能轉往印度之際,中國富士康鄭州廠的工人仍持續面臨長工時、低薪資與大量依賴臨時工等問題。根據調查,富士康在生產旺季使用的臨時工比例仍遠高於中國法規所允許的 10%,實際比例被指超過半數。由於蘋果每年 9 月推出新款 iPhone,富士康每到夏季便進入生產高峰,並大幅招募臨時人力,例如 2024 年 8 月為應付 iPhone 16 系列需求,就新增約 5 萬名臨時工。
台股新聞
鴻海科技日 HHTD20 今 (21) 日登場,鴻海 (2317-TW) 與 OpenAI 合作成關注焦點,今早鴻海宣布與 OpenAI 合作,聚焦下一世代 AI 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工作與美國製造。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則現「聲」,指出 AI 領域發展迅速,且潛力非常巨大。
台股新聞
鴻海科技日 HHTD25 今 (21) 日登場,鴻海 (2317-TW) 創辦人郭台銘驚喜現身站台,也是郭台銘母親初永貞辭世後首度露面。董事長劉揚偉致詞時說「創辦人出席,顯示對鴻海的強力支持與背書,真的非常感謝,獻上最深的敬意。」 劉揚偉表示,非常感謝創辦人過去 50 多年來的辛勞,如果沒有創辦人所奠定的基礎,就沒有鴻海現在的樣貌,並造就鴻海有現在的規模。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今 (21) 日宣布與 OpenAI 合作,雙方聚焦下一世代 AI 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工作與美國製造。OpenAI 將分享對 AI 產業新興硬體需求的洞察,協助鴻海設計與開發工作,以及在美國據點的生產,OpenAI 擁有優先評估系統及採購選擇權益,不過初步協議不包含採購承諾或財務義務。
台股新聞
東元 (1504-TW) 與鴻海 (2317-TW) 以換股進行策略聯盟後,今年首度參與鴻海科技日,除展示近期受到關注的模組化資料中心 (MDC) 解決方案,也以 MIH 身分展出電動車動力系統最新產品「中置電驅橋」和「第三代扁線油冷電機」。
歐亞股
多家外媒報導,OpenAI 與台灣鴻海 (2317-TW) 週五 (21 日) 宣布合作,將在美國共同設計並打造人工智慧 (AI) 資料中心所需的關鍵元件,為這家 AI 新創在大規模基礎設施擴張計畫中再添新進展。依據雙方公告,OpenAI 將可優先取得鴻海所生產的系統進行評估,並擁有購買選擇權。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科技日於明 (21) 日登場,台灣區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TEEMA) 將提出「TEEMA 科學園區」海外布局計畫。電電公會今 (20) 日表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各國均強調在地製造與維護供應鏈安全,為促使我國企業加速尋找海外設廠與轉運據點,該計畫將結合 ICT 產業鏈的創新能量與國際製造,協助台灣中小企業,透過大廠布局與技術能量,共同進入國際供應鏈體系。
台灣政經
交通部昨 (19) 舉辦「2025 年度招商大會」,逾 250 位國、內外建築投資業、壽險業、公部門等單位參與。此次由港務公司提報「高雄港新亞灣雙子星大樓開發案」為高雄唯一的臨水岸開發之亮點案件,將規劃以設定地上權方式辦理招商,朝向商場、辦公、旅館及會展中心等複合機能使用為主,總投資金額約 87 億元。
專家觀點
輝達財報超級好,公布第三季營收達 570.1 億美元,並預測本季營收 650 億美元,雙雙優於市場預期。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Blackwell 的銷售表現超級火熱。持續追蹤文章的投資朋友,就知道我在文章中多次強調目前不用擔心 AI 泡沫,大家是否還留意到昨日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新聞?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成為 AI 戰略夥伴關係,沙烏地阿拉伯對美國的投資從 6000 億美元提升至 1 兆美元,並且有 500 億美元可能用於 AI 基礎建設。
專家觀點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之前 GTC DC 大會演講中,提出美國的「AI 世紀」藍圖,涵蓋 GPU 部署、量子運算、安全 AI 基礎設施、機器人與自主移動等領域。而這些 AI 發展的藍圖中,鴻海顯然是輝達重要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六個重點:1. Blackwell 亞利桑那州量產:鴻海威斯康辛廠和休士頓新廠已獲輝達認證,預計 2026 年 Q1 起出貨。
台股新聞
裕隆 (2201-TW) 今 (19) 日召開法說會,針對投資人關注納智捷傳要賣給鴻海集團一事,裕隆回應,與合作夥伴穩健推進業務中,目前對此事件沒有辦法做任何評論,還是以正式對外公告為準。對於納智捷是否賣給鴻海 (2317-TW) 轉投資鴻華先進,裕隆回應,一向秉持公司治理原則,讓各資訊透明,而所有重大訊息都會依相關程序和主管機關要求去說明,目前無法給出任何評論。
專家觀點
AI 泡沬的擔憂與聯準會降息預期減弱,美股三大指數跌破季線,美股開始轉空了嗎?我們先來看美股基本面。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 2025 年淨利率為 13.1%,高於去年同期以及高於 5 年平均水平,並創下自 2009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市場並看好標普 500 指數 2026 年淨利率表現。
專家觀點
台股在外資瘋狂賣股,急殺超過千點後,日線 MACD 柱狀體翻綠變大,月線下彎助跌,短線趨勢已翻空,加上台股周線轉折仍扣高,台幣貶值、外資期、現貨站仍站賣方、還有融資水位仍在高檔等籌碼不利因素下,短線台股仍不排除還會震盪、還會再下探更低點。不過就趨勢而言,口訣:「漲勢看撐不看壓」,台股現階段跌破月線,但日線 MACD 雙線仍在 0 軸之上,台股下檔還有更強的季線 (上彎助漲) 強撐,長線多頭趨勢並未因這波急跌而改變,只是從原本的「多方攻擊」進入「多方整理」。
台股
鴻海 (2317-TW) 今 (18) 日舉行鴻海科技日 (HHTD) 展前會,發言人巫俊毅表示,今年展出有「6 個最及 6 個更」,其中除了有最完整的 AI 應用及垂直整合外,今年也會展出更多的電動車以及機器人應用。巫俊毅說明,今年的「6 個最」包括最完整的 AI 應用、最完整的垂直整合、最紮實的製造能力,以 AI 伺服器機櫃為例,將展示從上游零組件、關鍵模組到整機的完整產品組合,並同步展現自動化與精密加工設備。
再生能源大廠森崴能源爆出「風電工程爭議款」,前三季竟然大虧 121 億元。11 月 17 跌停摜破 40 元,最後股價收 39.7 元, 綠能產業有家公司反而成為討論焦點,是什麼樣的商業模式使雲豹能源 (6869-TW) 能前三季大賺還年增 53.8%,值得投資人進場撿便宜。